一個背包就是一個隨身攜帶的“發電設備”,可以在戶外為手機等電子設備提供電源。這個“發電設備”的能量來源是一塊不到A4紙大小的光伏電池片,過去想要實現同等的輸出效果,所需要的光伏電池片是現在的2至3倍。體積變小了,能效卻更高了,這是怎么實現的呢?答案就在這座光伏智慧工廠里。
這座去年年底剛剛投入使用的智慧大工廠有啥過人之處呢?在這里,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超長。這個國內集成度最高的光伏電池片自動化生產線,長度接近一公里,從最初的原材料,到最終輕薄的成品,神奇的變身工序全部是在這條漫長的生產線上完成。這樣的整合化生產場景,也為整個工廠的高效運轉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關鍵詞是:智能。通過航拍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整條生產線上的主角是各類工業機器人。從運輸加工到檢測分選,這里的各個工藝環節全部由機器人完成,在切片車間,負責智能分選的機器,每分鐘能完成166片電池切片的分選工作,效率是人工作業的5倍。生產線上的運輸工作,也是由運輸機器人全程配送。在電池鍍膜、性能檢測等生產環節中,機械臂同樣游刃有余,精準完成生產工序。工作人員告訴我,整條生產線上大約有上千位機器人員工。
第三個關鍵詞是:高效。它包含兩層含義,一個是效率,一個是性能。
這張剛剛生產下線的光伏電池片,厚度僅有0.125毫米,與一張A4紙的厚度相當,由于整條自動化生產線是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這里平均每天可以生產下線390萬片光伏電池片,每一秒鐘就有45片光伏電池完成生產,將它們展開,每天的產能可以鋪滿17個標準足球場。
得益于先進的智能自動化生產技術,智慧工廠的光伏電池組件轉化效率不斷提高,使得光伏電池組件能夠在有效空間內提升發電能力,在戶外更大的應用場景中它的能效提升更為明顯,以采用最新的高轉化效率電池組件為例,一座一百兆瓦的光伏電站每年可以減少數十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不僅如此,隨著高轉化效率電池技術的發展,還促進了上下游配套產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
如今,上饒市的光伏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光伏產業組件生產基地之一,光伏產業項目在這里多點開花,一批批補鏈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一座國家級的光伏新能源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在蓄勢發力。
作者: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