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尚德電力(NY S E.S T P) 和賽維L D K(N Y S E.L D K) 的消息均表明,目前無錫市和新余市有關部門正在協調各方資源幫助兩大光伏巨頭走出困境。
10月下旬又有傳聞,在歐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東營光伏太陽能公司(下稱“東營光伏”)已轉讓了51%的股份給東營市國資委。
地方政府的幫助和國資入局光伏產業,是否能夠徹底拯救中國光伏產業, 或者也僅僅是一個臨時性的“補藥”。
政府入局
多位東營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對《新產業》表示,目前還沒有得到國資入股東營光伏的消息。
東營市經信委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目前東營市政府相關部門主要是在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協調,希望給予東營光伏廠家更多支持,國資入股東營光伏公司的可能性很小。
據悉,光伏行業在東營起步較晚, 目前還不到10家光伏廠家,東營光伏是當地最大的光伏企業。
東營光伏2011年報顯示,2011年其收入為2.12億歐元,同比下降18%,運營利潤為2710萬歐元,同比上年略微下降,全年凈利潤為虧損。
東營光伏內部高層對于國資入股的這一消息拒絕作出回應,其公司網站上也沒有任何關于新股東入股的公告。
不過,國資入局賽維LDK卻正在進行中。
10月19日,賽維L D K與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恒瑞”)簽署了股權購買協議,恒瑞將以每股0.86美元的價格購買賽維LDK19.9%股份。
恒瑞是由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而賽維LDK的生產基地主要位于新余市。
目前,賽維LDK的機構股東共計65 個,這部分機構股東占其外部股東比例的12%左右,共計持有1546.7萬股, 價值為1098萬美元。
從恒瑞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賽維L D K1.34億股的總股本來看,恒瑞公司將持有總計2666萬股的賽維L D K股份,大約投資2293萬美元,將變身賽維L DK的第一大機構股東。折算后,國資入股額度約917萬美元,因為恒瑞購買的股價比賽維LDK的實際股價0.71美元高出20%。
公開資料顯示,賽維LDK現有的五大機構股東分別為摩根士丹利、高盛及JP摩根等大型公司,最大一家持有賽維L DK股份的機構摩根士丹利握有528萬股。
根據股權購買協議,恒瑞有權指定新增的3名董事進入賽維董事會,并且雙方同意賽維LDK董事會增加兩名獨立董事。目前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包括主席彭小峰、董事兼總裁佟興雪、董事兼執行副總裁朱良保等。公司原副總裁兼董事邵永剛前不久已經提交辭呈。
如今通過國資參股企業投資、吸納一部分賽維L D K股份的這一方式,或許會被其他地方政府或者國有資本所仿效,用以施援當地光伏企業。
此前9月底,尚德電力也在無錫市政府協調下,由中國銀行[2.76 0.36% 股吧 研報]牽頭的多家銀行已組成財團,逐步開始對尚德電力發放貸款。
至此,中國最大的兩家光伏企業都得到了來自政府方面的鼎力相助。
商務部反攻
不過,光伏組件市場還非常差。由于資金短缺嚴重,今年第四季度尚德一度減少了生產計劃。
今年一季度,尚德的短期借款為15.74億美元,長期借款為1.31億美元,另外還有總計5 . 5 8 億美元的可轉債,鑒于其還有4.74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相應債務缺口大約是17.89億美元。
雖然尚德已經接到了紐交所的退市警告,而此次政府及時出手,也可能使得尚德離退市的邊緣更遠一點。
令人興奮的是,目前商務部已經將歐盟產多晶硅的“雙反”調查提上了日程。這或許是中國光伏行業最大的亮點。
今年上半年,中國自歐盟進口的多晶硅9 2 8 6 噸,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8%;平均價格為27.53美元/公斤, 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46%。其中,德國進口9100噸,比上年同期5700噸同比上升59%,而價格也在一年間下降了一半。
保利協鑫高層表示,從歐洲的進口多晶硅總量看,德國瓦克公司算是最多的,如果立案調查的話,瓦克肯定是核心調查公司之一。
11月初,商務部正式通告,決定即日起對由重慶大全等4家多晶硅生產企業提起的、對歐盟多晶硅的“雙反”調查申訴正式立案調查。
大全新能源內部人士表示,歐洲很多公司的成本價大概是20美元-25美元/ 公斤,現在賣17美元的話,顯然是虧本甩賣。由于瓦克還有其他產業,可以用其他業務部門的利潤來補足其多晶硅業務的虧損。
但中國公司不同,不少中國公司只做多晶硅和硅片等光伏產品,根本無法平衡自己公司的利潤表。
2 0 1 1 年, 中國總計進口多晶硅6 . 4 6 萬噸, 同比增長36%。而《新產業》查詢海關數據發現, 2009年和2010 年, 德國出口至中國的數量分別是5560噸和1萬噸;2011年突破1.22萬噸。如果按照這個速度,2012 年估計德國進口國內的多晶硅會更多。
有光伏企業人士表示,商務部若對歐企業征收較高的反傾銷稅,無疑會對中國本土的多晶硅企業帶來利好,市場不會那么劍拔弩張,多晶硅價格也可能上揚。
但是,中國光伏公司在歐洲被提起“雙反”調查并被裁定傾銷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宏觀而言對中國光伏行業的未來發展未必有利。最好的辦法是彼此互讓一步,都撤銷調查,但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