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針對歐美對中國晶硅企業進行的“雙反”,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指出,“雙反”意味著兩個重要轉變,首先是光伏應用市場由國外轉向國內,其次是中國的光伏企業,正面臨技術的轉型升級,而“薄膜”是中國光伏企業應對“雙反”的路徑。
李河君是在昨日漢能控股集團舉行的戰略發布會上針對歐美雙方作出的回應。當天李河君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陽能組件年產能達到3GW,超過美國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成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而且,漢能已成功實現了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整合,其薄膜業務兼具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四項戰略新興產業,帶動了玻璃、鋼鐵、塑料、物流等85個產業、1026家中小企業的發展。
“目前,全球光伏應用市場,仍以每年近30%的速度在增長,同時,薄膜和晶硅的應用市場并不完全相同,因而,薄膜的市場不但沒有過剩,反而是剛剛開始。”李河君并不認同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說法。
今年以來,國家頻繁推出政策,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尤其鼓勵分布式發電。李河君介紹,薄膜組件因其成本低、無污染、能源回收期短、柔性好、弱光發電性好等特點,在分布式應用上優勢明顯。從國外應用經驗上看,分布式發電是光伏發電應用的主要形式,多數歐洲國家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比重超過了80%。未來,隨著更多家庭通過薄膜光伏發電系統來實現自給自足,甚至向電網供應電能,當前以消耗化石能源為主的傳統能源格局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