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態失衡、環境污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推動經濟發展向低碳經濟轉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低碳轉型就是基于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共生發展目標,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和企業升級,通過組織和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推進新能源開發和低碳產業發展,使經濟發展走上綠色生態之路。推進低碳轉型,需要對低碳產業進行科學設計和建構,以促進其做強做大、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低碳產業設計,就是基于當前低碳技術水平,對我國低碳產業布局進行整體規劃,并根據低碳產業間的關聯程度以及產品相互利用程度,結合低碳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特點,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低碳產業,在充分考慮市場競爭效應、產業共生效應和企業規模效應的基礎上對低碳產業發展進行規劃安排。我國低碳產業設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低碳產業內容,低碳產業布局,低碳產業鏈,低碳產業集聚。低碳產業內容主要包括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含碳量低的產業、經過低碳技術改造的傳統高碳產業、從事研發的低碳技術產業、從事碳金融和碳貿易的碳匯交易產業。低碳產業布局主要是結合各區域發展特點,選擇一個或幾個低碳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圍繞其做好整體布局。低碳產業鏈是指依托低碳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形成向上下游延伸和拓展的產業鏈條。低碳產業集聚是指通過產業的橫向擴展和縱向延伸,形成產業集群和集聚區。
在推進低碳產業發展過程中,三次產業的低碳化轉型各有側重。第一產業以增加水、森林和綠地資源為基礎,提高碳匯能力,形成生態綠色農業。第二產業通過開發和利用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減少高碳能源的使用。第三產業主要是發展低碳的現代服務業,并致力于開發利用低碳技術、發展低碳產業服務體系和中介組織等。
低碳產業建構,就是打破原有的高碳產業結構,并推動其轉型升級,使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符合低碳產業設計要求。低碳產業建構可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改造高耗能產業,形成低碳化產業體系。首先,選擇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和龍頭企業,通過技術改造,使其向節能降耗的低碳化方向發展。對嚴重依賴化石能源的高耗能龍頭企業,著重提高其生產經營過程和產品的低碳化水平。其次,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使上下游企業按照低碳化要求生產產品,進而形成低碳化產業體系。再次,構建全行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開展低碳技術創新,并進一步促進高耗能產業和企業的產品創新。
整合低碳產業鏈,形成低碳化產業集群體系。促進低碳產業發展,需要通過分類整合形成低碳產業鏈。可以某一低碳產業為主導產業,通過橫向或縱向產業集聚,形成低碳化產業集群體系。在有條件的區域構建低碳產業園,把相關產業聚集在一起,形成開放式、關聯度高的產業集中區域,從而減少交易成本,形成產業關聯優勢,推動低碳產業做強做大。
優化服務業,形成低碳化產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法律、咨詢、金融、信息等現代低碳服務業。根據低碳產業發展需要,建立低碳產業園服務體系、投融資服務體系、碳匯市場服務體系、法律與咨詢服務體系、產學研合作服務體系等,把服務嵌入低碳產業發展中,成為低碳產業發展的組成部分和助推器。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