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受政策利好提振,今年來表現不佳的光伏板塊20日強于大盤。其中,科華恒盛漲停、佛塑科技漲5.63%、海潤光伏漲5.30%,科士達漲2.70%。有分析認為,若后續各部門的政策實施細則及時出臺并制定到位,對于全體光伏企業及終端需求市場將是一劑強心針。
專家認為,國家層面的政策措施出臺將加快產業發展,行業或將迎來新機遇;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整個光伏產業仍然處于寒冬期,政策落地仍有一段時間,行業或將迎來兼并重組高峰。
五項措施推進光伏產業發展
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五項政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規范產業發展秩序;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完善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會議重申光伏產業要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這意味著,兼并重組將是光伏產業未來的方向。根據此前披露的規劃,到“十二五 ”期間,光伏產業將形成1-2家5萬噸級多晶硅企業,2-4家萬噸級多晶硅企業;1-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8-10家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補貼政策稱將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
此外,光伏項目還將獲得稅收優惠。會議決定,光伏電站項目執行與風電相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據了解,為了支持風電的發展,國家一直對風電實施增值稅減半征收的政策。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加大對光伏業扶持力度,從電價補貼、并網措施、優惠政策等各方面著手,力助光伏企業盡快脫困,電網公司也表態會加強光伏電站的并網力度。這些政策的出臺及落實將有助于光伏企業盡快脫困,光伏產業所面臨境況或能有所好轉。
賽迪智庫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會議確定的五項措施,是綱領性和指導性的文件,具體落實還需要相關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推動。總體來看,這五項措施的象征意義在于向市場傳遞出政府將會重點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訊息。這對于提振當下整體低迷的光伏產業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光伏概念龍頭股領漲
光伏板塊一度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而在過去兩年大幅走強,但進入2012年后,該板塊逐漸沒落,對資金吸引力大不如前。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11月中,太陽能發電指數下跌21.25%,是所有WIND概念指數中跌幅最大的。從個股表現來看,在79只光伏概念股中,截至11月中旬股價被“腰斬”或接近“腰斬”的個股則多達13只。
此次國務院光伏新政對于身處寒冬的光伏企業而言,無疑將形成實質利好,從新政出臺次日(12月20日)市場表現看,當日滬指上漲0.28%,光伏概念股漲幅大于大盤,其中科華恒盛漲停、佛塑科技漲5.63%、海潤光伏漲5.30%,科士達漲2.70%。
蕭函認為,短期內,光伏產業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并未受到太大影響,部分股票稍有企穩回升苗頭,但整體走勢仍不明朗。不過,隨著相關扶持措施的不斷落實,涉足光伏電站建設的企業將首先獲利,其股價會有良好反映,而以多晶硅為主導的企業生存狀況仍不樂觀。
申銀萬國報告也認為,由于政府高層已經開始關注光伏,國內政策密集出臺,產業未來走向健康發展的前景逐漸明朗,行業存在反彈機會。而分產業鏈環節來看,受益國內政策從大到小的排序是:分布式電站、逆變器、集中式電站、多晶硅及組件制造。由于國內分布式應用發展增速極快,方向明確,投資機會最大;其次是逆變器,受益于國內市場的增長;再次是集中式電站,國內政策仍不明朗;最后是制造環節,主要是歐洲反傾銷仍存變數,產能過剩依然嚴峻。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雖然新的政策措施從整體上來說是對產業的利好,但并非對所有企業的利好。經歷了10年的飛速發展之后,中國光伏產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王世江認為,光伏產業從根本上來說是朝陽產業,所謂的產能過剩也只能說是相對過剩或階段性過剩,此次會議中強調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政策在表達對產業的支持態度的同時,也明確提出“淘汰落后產能、嚴控簡單擴產、禁止地方保護”的要求,著力點在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優勝劣汰,讓企業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大浪淘沙”。
寒冬未過 行業走出困境仍需整合
專家分析認為,雖然整個光伏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并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而且政策的推動作用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轉化成行業的整體發展動力。
遼寧省錦州市光伏產業發展已經有15年歷史,單晶硅生產規模和產量居全國第二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單晶硅、硅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以及配套的石英坩堝、石英材料、高純度石墨等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受美國“雙反”政策和歐盟公布的對華光伏企業反傾銷調查政策影響,錦州光伏產業發展遭受重創。記者12月20日從錦州光伏產業發展局辦公室了解到,目前,這個擁有東北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的城市多數光伏企業處于停產狀態,原來的光伏產業園也更名為“龍興工業園”。
辦公室崔主任告訴記者,雖然也了解到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推動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措施,但具體政策落實到當地還需要一段時間,他表示:“只能等等看,沒有別的辦法。”
專家表示,整個光伏產業目前仍處于寒冬當中,在政策助力的大背景下,仍需要多方努力突破困局。
蕭函建議,一方面,國內光伏市場的開拓步伐必須加快,光伏電站的建設力度仍需加大,補貼資金、優惠資金、并網政策必須及時到位,從而保障光伏電站的盈利能力,為國內光伏市場容量的釋放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兼并重組的浪潮不能停歇,相關部門應積極促進光伏產業落后產能、過剩產能的破產淘汰,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王世江認為,首先,困境中的光伏企業要面對的首要問題是降低成本,這既要依賴技術更新、產業升級,也需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其次,光伏產品與一般工業產品不同之處在于其保質期一般在25年左右,對于還沒有形成品牌和規模的中小企業來說,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贏得市場的信賴,所以,品牌和信譽建設刻不容緩;第三,在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擴展方面,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通過創新,尋求商機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