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榮頭上有很多光環,有人稱他是中國光伏業的“教父”,還有人稱他是“光伏大帝”。尚德在美國上市一度讓施正榮成為“中國首富”,而現在尚德股票低于1美元,已經接到退市警告,負債累累。今年8月,作為掌門人的施正榮辭任CEO。
施正榮并不孤單。2012年11月,另一家光伏龍頭企業江西賽維LDK創始人彭小峰也宣布退位,賽維被逼到了重組的境地。事實上,隨著行業虧損潮的蔓延,2012年下半年,包括上述兩家在內的四大光伏上市公司都接到退市警告,以至于業內人士驚呼:國內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中國光伏災難的導火線是美歐接連的“雙反”,尤其是2012年9月6日歐盟對我國光伏電池正式立案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是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案。2012年11月,美國貿易仲裁委員會公布對華光伏“雙反”終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
而光伏反傾銷“多米諾”效應正愈演愈烈。11月底,印度也加入了對華光伏反傾銷的陣營。當然,在應訴的同時,商務部也將歐盟光伏補貼歧視性措施訴至WTO。
政府釋放扶助信號 行業迎來復蘇曙光
業界也在反思,光伏業如此不抗折騰最根本的問題還在自身,該行業同風電儼然已成為當下“盲目擴張”和“產能過剩”的典型,有錢賺便一窩蜂而上,惡性競爭只好狂打價格戰,病根其實早已埋下。實際上,這種現象在很多制造業發展軌跡中或多或少都有跡可循。
面對光伏寒冬,政府頻頻釋放扶助信號,比如國家能源局上調“十二五”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國家電網推出對光伏發電的新支持措施等等。最大的利好是,在2012年的歲末,國務院確定了促進光伏發展的“5條新政”,包括鼓勵兼并重組、增加補貼力度、給予稅收優惠等,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尤其是新政提出“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一系列的組合拳下,光伏業迎來復蘇曙光,但是應該警惕新一輪的“一哄而上”。對于光伏來說,這是最差的時期,卻也孕育著新的機遇,而機會屬于那些在洗牌中活下來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