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第二批金太陽項目出爐之后,由住建部實施的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即“金屋頂”項目)近期正式落定,其批復名單已在2012年12月底下發到各級政府及中標企業。
記者在該份文件中看到,此期實施的“金屋頂”項目總數為126個,安裝容量達到321.6MW,補助資金總額18.23億元,補助金額按照項目不同在7.50-9.00元/W之間。
2012年12月30日,光伏專家劉文平告訴記者,“金屋頂”屬于分布式光伏發電范疇,分布式發電可以解決光伏發電并網難的問題,既解決微網的用電,又可以繞開電網的限制。
“金屋頂”項目于2009年開始實施,此次為第三期,其支持的是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即將光伏組件作為建筑的一部分(如屋頂、幕墻等),集美觀和環保于一體的分布式發電項目。
在此次獲批的“金屋頂”項目中,山東成為最大贏家,總裝機容量和補助資金等均居全國首位,總安裝容量達到44.97MW,補助資金總額2.58億元。緊隨山東之后的是遼寧和江蘇,總安裝容量分別為41.67MW和39.7MW。
據悉,2012年“金屋頂”項目按照項目不同補助金額在7.5元/W-9元/W之間,光電建筑應用政策向綠色生態城區傾斜,向一體化程度高的項目傾斜。其中對建材型等與建筑物高度緊密結合的光電一體化項目,補助標準為9元/W,對與建筑一般結合的利用形式,補助標準為7.5元/W。而且申請光電建筑應用示范的項目均要求于2012年年底前完工。
“關鍵看政策最后具體落實的情況,特別是補貼需要及時到位。”江蘇一位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記者,此前的“金太陽”項目,就面臨項目建成但補貼款不能及時到位的問題。
不過,隨著“金太陽”等多項政策的加碼,中國光伏企業得以在光伏寒冬中獲得一絲暖意。此前,據美國投資銀行Maxim Group近期報告稱:在中國最大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國3.6GW的光伏發電總裝機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只有0.2GW左右。轉機點在于,9月12日國家能源局在印發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GW以上;其中,光伏分布式發電占據10GW。
中盛光電董事長王興華對記者分析,多個政策的連續出臺,顯示15GW的分布式發電裝機將會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有第一期,就會有第二期,所以并不排除‘十二五’光伏分布式發電再有增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