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球經濟陷入低迷,而中國經濟也遭遇了近年來首次增速放緩。在此背景下,不少行業感到生存艱難,從而格外期盼2013年能出現轉機。確實,從目前預測來看,今年經濟前景較為光明,但也并不能過分樂觀。更值得注意的是,多個行業還可能在新的一年中遭遇更大挑戰,這應該引起警覺。
航空業:高鐵讓民航“高處不勝寒”
從武廣高鐵到京滬高鐵,民航業一直受到來自高鐵的威脅。盡管如此,去年年底開通的京廣高鐵,還是讓航空公司倒吸了一口涼氣。而今年隨著高鐵線路的延伸,民航將可能真正感受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
據悉,受京廣高鐵影響,北京-鄭州航線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同比下降39%,而北京-廣州航線的客運量則下降4%。根據此前統計,2013年1月1日-6日,北京-鄭州航線,航空公司的客運量同比下降39%,票價同比下降33%。
業內人士認為,全球最長的高鐵專線——京廣高鐵投入運營,極大地縮短了沿線各城市的地面往來時間。京廣高鐵的通車意味著鐵路運輸實現了繼武廣客運專線攻陷廣州-長沙、廣州-武漢,京滬高鐵攻陷北京-南京、上海-濟南等航空運輸傳統優勢市場后,又拿下了北京-鄭州、北京-武漢、北京-長沙的航空運輸優質市場。
至此,除了北京-廣州航空運輸市場優勢明顯外,京廣沿線的二線城市航空運輸市場優勢消耗殆盡,高速增長的國內客運市場蛋糕正不斷被高鐵蠶食。
2012年底,京廣、京陜等高鐵線路已經投入運營,2013年,京廣高鐵將延伸到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北京-沈陽、廣州-貴陽等多條高鐵線路亦將投入運營。從短期看,高鐵將在分流旅客、拉低票價等方面影響我國民航市場。
眾所周知,將在2015年貫通的“四縱四橫”高鐵網絡布局所覆蓋的區域主要位于中東部地區,這個地區也正是民航黃金航線最多、運量最大、航空公司競爭最激烈的區域。可以預見,未來高鐵與航空奪食將更加激烈。
鋼鐵業:瘋狂鐵礦石再度壓榨鋼企利潤
對于鋼鐵企業來說,進口鐵礦石價格下滑可以說是2012年為數不多的喜訊。但好景不長,最近四個月的連漲,使進口礦價這一沉重大山再度壓回鋼企肩上。
數據顯示,自去年9月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漲幅已超80%,接近2011年時的高位。2012年12月以來,進口鐵礦石價格更是出現大幅走高。以印度63.5%粉礦為例,最新到岸價約為155美元/噸左右,環比上漲超過27%。
事實上,就在幾個月之前,業界還在爭論“2013年鐵礦石價格是否會跌破100美元”,如今這樣的行情,也讓鋼鐵業內人士驚呼突然。此前,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總裁董朝賓公開表示,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中國鋼材消費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加之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較高,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對進口礦仍有較大需求。這意味著,經過了2012年的大幅下跌,鐵礦石價格上漲也成為必然。
雖然此輪價格上漲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難以持續,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向較高,甚至超過六成,而三大礦山則控制著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量70%的市場份額,因此形成外礦的壟斷局面。要想打破這種壟斷,則需要較長時間。所以,2013年中國鋼鐵行業仍將在高昂的進口礦價陰影下艱難前行。
白酒業:高端白酒市場恐遭中端產品搶食
經歷了十年的黃金歲月,中國的白酒業感受到了一絲深冬來臨前的刺骨寒意。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于白酒行業特別是高端白酒來說,可謂是寒風勁吹。而2013年,高端白酒市場仍面臨被中端產品蠶食的風險。
宏觀經濟的減速收縮期尚未結束、政策上對“三公消費”進行了嚴厲限制、塑化劑風波折射出行業質量管控的混亂;高端白酒終端價格出現下降,不得不面對“旺季不旺”的境況。
歷經多事之秋的白酒行業似乎只能選擇用價格杠桿來面對來年悲觀的市場預期。近日,市場傳言稱五糧液公司將從2013年起提高部分白酒的出廠價格。茅臺也對經銷商實行強硬的“保價”以及嚴厲的處罰政策,試圖借此挽回市場信心。連續幾年的狂歡之后,白酒業將迎來怎樣的一個2013?業內普遍認為高端白酒或將迎來罕見的“寒冬”。
白酒行業的調整趨勢正在加速,高端占據利潤、低端占據銷量的“兩頭大中間小”的發展模式將逐步得到改變。有業內專家預示,2013年,從多個角度看,酒業形式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高端白酒,譬如茅臺、五糧液等,如果仍然不能放下尊貴的身段,調整傲然的心態,那么市場份額必將被中端產品蠶食。
飲料業:碳酸飲料被指危害健康銷量下滑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份碳酸飲料市場分析報告,無疑將碳酸飲料所面臨的艱難處境直接公示于眾。在該《2012年前3季度中國飲料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報告》中指出,目前碳酸飲料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21.9%,落后于飲用水25.7%以及果汁品類22.2%。
作為軟飲料的碳酸飲料因其口味獨特曾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升,碳酸飲料的危害也引起消費者的警覺。碳酸飲料損害人的牙齒和骨骼以及引起肥胖和消化功能紊亂,這一系列對人們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得人們對碳酸飲料的購買欲逐漸降低,就連碳酸飲料巨頭可口可樂也難以獨善其身,開始向非碳酸飲料領域發力。
從這些數據以及實例不難看出,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使得碳酸飲料曾經引領軟飲料市場的光陰將不復存在。
造船業 新簽訂單量下挫使造船業繼續探底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的2012年1-11月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該報告期內,全國承接新船訂單170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9.4%,而這也正意味著未來較長時間內,造船業頹勢將很難扭轉。
同為造船業三大指標的其他兩個——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期內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全國造船完工505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8.2%;11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133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0.3%。
據了解,上述造船業的三大指標分別反映著不同時期的市場情況。完工量用于估測現時運力,其反映現時航運市場的情況。而手持訂單量則用于估計未來1-2年內能夠實現的運力,新訂單量則可預測兩年后的運力。
三指標同降正說明了造船業一片頹勢。而對于今年的造船業走勢,業界表示很不樂觀。“2012年的頹勢還只是剛剛開始,今年情況可能會更糟,或許只有到了2015年,情況才會開始好轉。”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由于我國船舶產能集中在低端、傳統類型領域,且企業的創新意識不足,“今年整個行業仍將以消化過剩產能、行業結構調整為主。另外,現在在建及計劃中的訂單將在兩年后完全釋放出來,屆時,運力過剩的危機將進一步凸顯。而傳統類型船舶的運力預計在近十年內保持過剩態勢,相應制造不會在此期間內‘回暖’”。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坦言。
風電業 產能過剩風電業恐現淘汰潮
雖然利好消息不斷,但風電設備行業的過剩局面很難在短期內轉變,諸多中小企業也面臨淘汰潮。日前,財政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了第三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496個項目中,風電仍是財政補貼的主要對象,共入選377個項目,占比超過3/4。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也釋放了“友好”信號。年初,美國國會經投票決定,延長風能生產稅抵減法案有效期1年。然而這一政策被放行,是否能夠成為國內風電設備制造商的救命稻草呢?
答案是否定的,“美國會通過各種方式阻礙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在美發展”。有業內專家表示。剛剛落定的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風電制造企業的“雙反”終裁就可見一斑,其將對中國輸美應用級風電塔產品征收21.86%-34.81%的反補貼稅和44.99%-70.63%的反傾銷稅。
然而,國內風力發展的速度卻跟不上設備制造的速度,加之去年經濟形勢下行、政策急剎車等不利因素,致使風電設備過剩嚴重。有消息稱,中國目前的風電設備產能過剩率超過50%。也因此,風電企業盈利能力急轉直下。
對此,有專家預測,風電行業回暖可能要到“十三五”。而在這段低迷期,也正是行業轉型升級的最佳時機,“解決產能過剩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便是兼并重組。國內風電行業兼并重組的浪潮已經到來,諸多中小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表示。
電力業 煤價上揚使電企成本壓力加大
爭執多年的電煤價格并軌終于在去年年末塵埃落定。“自2013年起,取消重點合同,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我委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通知中稱,而這一政策卻給電企帶來了不小壓力。
雖然沒有了重點電煤合同,今年的電煤合同談判卻并沒有完全終止。而在這場煤價博弈中,煤炭企業顯然因為政策利好更有話語權。記者從山西的一場訂貨會上獲悉,各煤企擬提高的煤炭價格幅度不等,最高提價達到35元/噸。
去年由于煤炭價格狂跌,煤炭企業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以行業龍頭為例,神華三季報顯示,其去年三季度凈利潤113.74億元,同比下降了8%。中煤能源去年三季度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下降了22%。而之前十年煤企們卻從未體驗過這樣的苦楚。現在煤價終于自由了,煤企們自然不會放過抬價的機會。
除了電煤價格,市場煤價也或將跟隨利好政策不斷上漲。據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利介紹,去年年末的時候,中國的工業已表現出回暖跡象,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動力,煤炭的需求也自然會隨之上漲。然而,煤價上揚勢必對電企的生產成本造成壓力。據悉,我國發電量的81%來自煤電,燃料成本占發電成本70%以上。
光伏業 回歸國內市場光伏仍舉步維艱
隨著光伏回歸國內,今年或將成為該行業振臂崛起的關鍵一年,然而,業界卻普遍認為,這條回歸路會很艱辛。
一直以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對海外市場依賴度極高,2010年之前98%的產品出口歐美市場,2011年該比例仍然高達90%。2011年以來,美歐相繼對中國光伏產業發起“雙反”調查,海外市場的突然關閉,造成了中國光伏產業的急劇惡化,整個行業一時間哀鴻遍野。
然而就在海外市場受困之時,政府緊急出手相救。從去年年初開始,中央多部委密集出臺了多個扶持光伏產業回歸國內市場的政策,大力推進分布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和金太陽示范工程。與此同時,資金補貼也在相應跟進。剛剛公布的第三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中,太陽能拿到了62個席位。
但是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認為,擴大國內光伏市場需求,同樣需要理性規劃,“規范市場需要同步進行,落后的光伏企業絕不能死灰復燃”。據其預測,2013-2014年,部分不具競爭力的光伏企業將被自然淘汰。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也表示認同,“我們該做的是借助當前的行業嚴冬,淘汰不合格小廠”。同時他還指出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其他桎梏,“行業進入的技術標準等壁壘太低、監管太‘溫柔’,以至于不具備基礎專業知識、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廢次料的小廠也得以大量興起,而這些惡化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環境”。由此可見,光伏回歸國內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