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底多晶硅價格觸底11.5-12.5萬元/噸,2013年1月初開始多晶硅光伏各類產品價格開始出現止跌反彈的現象,其中單晶產品率先反彈,隨后幾周內,受需求回暖、下游企業主動停產及對美韓雙反等幾大因素影響,全產業鏈價格上漲幅度擴大,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全面上漲,業內人士紛紛對2013年需求展望持樂觀態度,樂觀氛圍提振業者信心,中下游企業醞釀調漲報價,因此2013年多晶硅價格上漲并非空穴來風。
價格上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由于近期國內多晶硅雙反及部分下游企業的主動減產,全產業鏈產品開始出現供應短缺的情況,加之近期日本和國內需求的強勁,價格上漲在情理之中。
2、雙反預期和供需逆轉是推動因素。就供需而言,需求近期持續回暖,而多晶硅生產商持續處于停產檢修狀態,短期內出現供應缺口,為價格復蘇提供了契機。下游光伏組件出貨量增加,主要是因為需求有所回升,但產能過剩等問題一直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為加快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提出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今年1月7日,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將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這些舉措為光伏產業帶來希望的曙光,行業并購也將加快推進,預計超過1/3甚至1/2的企業將會被兼并重組。若未來各大公司做到整合兼并,則主動削減、關閉部分產能,從而促進多晶硅光伏產品價格提升。
3、中國在今年第一季度度或發布對美國以及韓國多晶硅公司的反傾銷調查裁決結果,征收30%到50%甚至更高的反傾銷關稅,部分廠商的生產成本將因此升高,使得相關業者開始進行預防性進貨,使得多晶硅價格上漲趨勢逐漸明顯。
4、春節假期中,為了滿足全球范圍內的急單,國內部分太陽能光伏制造企業仍舊開工,并對產品價格進行了提價。
二、美國突擊出口、多晶硅進口量維持高位
據最新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791噸,環比微幅增長,同比增加12%;進口單價方面,1月份多晶硅進口均價創歷史新低,大幅下挫至18.47美元/千克,環比下降11.58%,同比下降41.5%,較2012年全年均價下滑27.17%。
據1月份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韓國、美國和德國是三家最大的進口國家,自韓國、美國、德國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9.9%。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1062噸,占總進口量的15.6%;從美國進口量為3627噸,占總進口量的53.4%;德國進口量為1414噸,占總進口量的20.8%;其他地區進口量為688噸,僅占總量的10.1%。
從三大進口國進口單價來看:2013年1月德國和美國的進口單價較2012年12月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分別為24.99美元/千克和14.70美元/千克,而韓國的進口單價回升到19.79美元/千克,自美國進口多晶硅單價在2013年1月份仍居三國之中最低位并又創歷史新低。
值得業內關注的是,1月份多晶硅進口均價創2012年以來歷史新低,大幅下挫至18.47美元/千克,環比下降11.58%;自美國進口量大幅增加至3627噸,環比增長82.3%,進口價格創歷史新低14.70美元/千克,隨之美國所占市場份額飆升至53.4%。硅業分會認為,1月份進口均價下滑到歷史低點的原因與美國在12月份對我國進行突擊出口不無關聯,就2012年全年現貨價格分析看來,全年最低價出現在2012年12月末,已低至15.35美元/千克,按12月美國突擊出口的訂單,則1月進口均價自然大幅下滑。
盡管我國自2012年11月26日開始對是否對原產于美國、韓國和歐盟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追溯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除韓國)進行調查,但是美國、德國仍為壓縮庫存和規避追溯征稅制裁,而對我國突擊出口,傾銷仍在繼續。作為商務部發起的對歐盟多晶硅“雙反”調查影響最大的公司,12月中旬德國瓦克公司組織企業代表團到中國,在約兩個星期時間內其拜訪了數家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企業,對光伏下游企業進行游說,希望中國不予征收多晶硅的懲罰性關稅,并坦言,即使結果遂我國意愿決定征收懲罰性關稅,對其多晶硅產品銷售并無影響,盡管價格更高,對中國出口依舊不變。因此迫在眉睫的是,加快并完善我國對美韓、歐盟多晶硅的‘雙反’調查,并針對雙反存在的漏洞進行逐一排除,對國內多晶硅的進口代理公司進行嚴格監管,對不規范的進口行為進行堅決打擊。
三、一線企業開工率近八成 光伏業迎暖春
2012年底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后業界熱盼的光伏行業配套細則,一季度將陸續出齊。據其介紹,共有六大配套政策,核心是準入條件和補貼標準,其他的配套細則則是去年年底定調的五大扶持政策的一些細化。
補貼政策作為核心政策之一在3月底落實,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細則基本形式已經確定:自發自用部分,有額外的度電補貼;上網電部分,按照國家脫硫燃煤補。至于具體的補貼細則,補貼區間將在0.45-0.5元/度。
未來政策導向十分明確,東部地區著重發展分布式發電,中西部地區利用天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大型電站。從目前來看,未來大型地面電站上網電價補貼的下調是必然,但不見得會大幅度下調,或將按各省或各區域不同,給出不同的下調空間。
作為另一核心政策、由工信部起草的《太陽能光伏行業準入條件》草案近日也將發布,該準入條件對企業研發能力、生產規模、出貨情況、專利數量等各個方面做出明確規定,范圍囊括了硅棒、硅片、電池、晶體硅組件以及薄膜太陽能電池。行業準入符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優勝劣汰的基調,對有技術優勢的企業是利好,行業應抓住契機進行高效整合。
此外,國內光伏行業回暖跡象明顯,2013年1-2月多晶硅光伏市場價格呈緩步上揚態勢,具體來看國內多晶硅料均價從12萬元/噸升到13.5萬元/噸,漲幅12.5%;多晶硅片均價從0.807美元/片上漲到0.849美元/片,漲幅為5.2%;多晶硅電池片均價從0.341美元/瓦上升到0.353美元/瓦,漲幅3.5%;晶硅組件均價從0.654美元/瓦升至0.662美元/瓦,漲幅為1.2%。受國內去庫存,開工率上升以及海外雙反導致國內企業停產等因素影響,多晶硅價格得到有效支撐,未來有望上升至20萬元/噸。光伏市場的回暖跡象也反映在眾多企業的訂單增加方面,進入1月后大量訂單涌入,使國內一線企業的開工率達到近八成,光伏產品盈利狀況大幅改善,目前大型企業更看重擴大市場占有率,并不急于提高產品報價,所以未來的價格會趨于穩定。
與此同時,歐洲企業圍繞對華光伏“雙反”問題的爭論頗為熱鬧,分歧日漸激烈。
一方堅持將“雙反”進行到底,,另一方則為反對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積極游說。2月18日,來自瑞士巴塞爾的獨立經濟研究機構預測研究所公布調查,如果歐盟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使歐盟消費者對光伏產品的需求下滑,從而導致歐盟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此項調查受代表歐洲180多家光伏太陽能企業的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的委托進行。
歐盟雙反規定可以考慮產業鏈上其他企業的訴求,這意味著,中國企業還有做工作和游說的空間。
對于歐盟對華光伏“雙反”案,盡管尚無確切的消息,但商務部正在與相關方進行磋商以及有關的應對工作。另一方面,商務部內部時間表原定雙反初裁和終裁時間點分別是2月20日與6月20日,但因商務部還在走流程,將推遲初裁結果,但初裁結果有望在3月底之前公布。此次中國多晶硅“雙反”初裁的延期出爐,與當前中歐就歐盟對華“雙反”展開的磋商應不無關系。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都在打心理戰,中國推遲雙反也可能是為歐盟未來對華從輕制裁作鋪墊,雙反是雙輸的措施。但如果歐盟未領會,中國可以繼續保留雙反的權利。在歐盟對華相關貿易制裁明朗化之前,中國或將保持觀望姿態,并可隨時調整對于歐盟多晶硅的貿易指針。但若貿易爭端減緩,將利好整個行業。
四、多晶硅后市預測
2月20日商務部宣布推遲多晶硅“雙反”的初裁對于多晶硅行業,尤其是多晶硅的價格走勢并無實質性影響。因為推遲“雙反”初裁并不會改變現在多晶硅的供求狀態。真正影響多晶硅行業、價格的是“雙反”結果,具體來說就是稅率。商務部裁定產自美國、韓國及歐盟的多晶硅對華傾銷成立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制裁幅度由商務部最終判定,將采集海關等多方數據計算出國外對國內企業的傾銷幅度,根據傾銷幅度再定稅率。
隨著多晶硅雙反初裁日期臨近,價格有望恢復到主流企業的成本線,維持在20萬元/噸以下的水平。進口多晶硅價格會上漲到20美元/千克,甚至不排除反彈到25美元/千克的可能,而企業多晶硅成本進一步下降,因此預計短期內價格上漲仍將維持,因此多晶硅企業盈利能力今年預計會有明顯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