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受到債權銀行逼宮,無錫尚德被法院裁定實施破產重整,在業內引起了極大的震蕩。作為龍頭老大,無錫尚德的發展幾乎可以視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縮影。它的破產重整,無疑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對整個行業都將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對于無錫尚德的境遇,中國很多光伏企業或將都要面對。這一事件釋放出的不利信號是:金融資本對其缺乏信心,仍將停貸觀望、全面收縮。光伏企業資金吃緊的狀況短期內難以得到改善,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生存危機,能否度過“寒冬”實在難說。這種狀況將會加速產業整合的步伐,光伏企業或將進入合并重組的時代。
仍存變數
去年,面對歐美國家的貿易壁壘和反傾銷制裁,中國光伏產業經歷著最黑暗的時刻:海外市場嚴重受阻,產能明顯過剩,企業負債急劇增加,資金鏈條緊繃,跨國抄底出現。為扭轉困境,中國與這些國家展開了利益博弈,并開始轉向國內市場需求,積極尋找新的出路。
一是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今年3月5日歐盟委員會對外表示,自3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進口登記,這意味著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追溯期確立,即在6月6日當歐盟裁定“雙反”稅率以后,也將對這三個月進口歐盟的光伏產品追加稅率。這將會把中國光伏產品一律拒之門外,導致很多光伏企業倒閉和破產。
二是德國太陽能龍頭企業SMA太陽能科技集團來華抄底,完成了對江蘇兆伏愛索新能源有限公司72.5%股權的收購,引起了國內其他同行企業的不安和恐懼——SMA和發起對華“雙反”調查的Solar World同為德國光伏行業企業,而且SMA是Solar World的供應商。
三是中國對進口多晶硅實施“雙反”調查。去年,中國商務部在多晶硅領域對美國發起“雙反”立案,對韓國發起反傾銷調查,對原產歐盟的多晶硅也發起“雙反”調查,原定于今年2月20日公布“雙反”初裁結論,但由于種種原因推遲,這一狀況使得國內眾多光伏企業進退維谷。
四是中國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征求意見稿),光伏發電將實行“根據發電量進行分類補貼”政策,補貼的下調推動企業加強自主創新,通過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成本,實現平價上網,實力差的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
國內市場的啟動,可能對光伏產業帶來比較大的變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認為,行業的主導權已逐漸從上游光伏組件制造商手中轉移到下游電力開發商手中,由此帶來一系列行業規則、競爭態勢以及商業模式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光伏企業的發展空間將會受到很大制約,導致光伏市場存在不確定性。
曙光已現
盡管如此,無錫尚德的沒落,并不代表整個光伏產業就此萎靡。當前的狀況更像是產業發展中的一個拐點,雖然困難仍在,但卻是向著光明前行。長期來看,太陽能在中國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中仍占據著重要地位,仍是上升的行業。如今,光伏產業已出現了絲絲曙光,國內外市場都傳來利好消息,呈現回暖跡象,部分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的最壞時期已接近尾聲。
在國際市場方面,部分光伏產品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美國光伏市場進一步拓寬,日本、英國等出現了新一輪搶裝潮,印度、泰國等亞太新興市場逐漸崛起,澳洲、東歐、拉美、中東和南非等地的市場也進一步得到拓展。Solar buzz發布報告稱,2013年全球光伏需求預計將提高到31吉瓦。
在國內市場方面,中國政府提出了光伏“救市”的新政,包括一攬子并網、補貼配套政策、敞開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強制光伏發電并網、鼓勵民間和個人投資光伏電站建設、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完善電價定價機制和補貼效果考核機制等,大力推動國內市場。國家能源局還在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指出,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吉瓦。
在諸多的光伏相關政策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備受關注。光伏企業普遍認為,如果中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市場大幅成長起來,國內光伏企業就可以減少對海外市場的依賴。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000萬千瓦,發展空間很大。據了解,分布式光伏發電受到今年全國兩會的極大關注,補貼細則的相關提案也已上報國務院,預計有望在近期出臺。
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光伏產業仍在黑暗中踟躕前行。筆者認為,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為整個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使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上下游企業等都能夠理性地看待產業的發展,適度地擴大產業規模,有序地進行產業布局,瞄準產業發展的方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使光伏產業在經歷“寒冬”之后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