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千家光伏產品企業呼吁放棄制裁中國、巴菲特有意收購尚德電力以及天合光能稱今年下半年將重回盈利,這幾則消息近日推動光伏概念股股價上漲。雖然全球范圍內光伏產業仍面臨產能過剩、庫存過高以及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是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中國光伏業已經探底,明年將進入復蘇通道,無論從資本層面還是產業發展的層面,現在是抄底的好時刻。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4月9日報道,超過1000家歐洲光伏產品企業要求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
在一份發給歐盟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公開信中,上述光伏企業表示,如果歐委會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決定實施懲罰性關稅,這可能對歐洲光伏企業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阻礙歐洲太陽能行業增長。
比利時光伏企業Cleantec Trade總裁沃特•維美徐說:“這里沒有贏家,只有輸家。”上下游供應商構成了歐洲太陽能價值鏈的70%,“雙反”給這些供應商帶來的損失將超過給歐洲太陽能企業帶來的好處。
德國太陽能系統供應商IBC太陽能的諾貝特•哈恩表示,如果實施懲罰性關稅,70%到80%在歐洲生產的太陽能模板價格將大幅上升,利潤和需求將相應下降。
這份公開信的簽名企業代表了歐盟光伏產品消費類企業的行業協會——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的立場。而以德國太陽能企業太陽能世界為代表的“歐盟支持太陽行動”則指責中國太陽能企業價格傾銷。
歐委會分別于去年9月和11月啟動對歐盟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中國企業對歐盟出口金額高達210億歐元(約合273億美元),被業內人士稱為歐盟歷史上涉案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按照歐盟相關法規,歐委會將在今年6月前后對案件作出初裁。
“反對抗議,或會對歐盟的判決形成壓力,從而暫緩裁定時間,進而重新考慮稅率標準。”晶科能源全球品牌總監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原則上,歐盟不會輕易取消‘雙反’的決策。但任何行為都以利益為前提,如果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歐盟可能會和中國協商得到一個雙贏,或至少不雙損的結果。”
輝倫太陽能市場部經理袁全分析,表面上看,“雙反”終裁遲遲不出,會放緩中國組件向歐洲出貨的節奏,給歐洲企業留出了“喘息”機會,“但實際上,此舉對于提升歐洲光伏企業的競爭力毫無幫助。相反,‘雙反’產生的懲罰性關稅最終由消費者買單。如稅率過高,無疑會使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需求疲軟加倍放大,最終導致歐盟失去約24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中國光伏企業,如晶科和輝倫,也不愿意放棄歐洲市場。上述兩家公司的發言人均表示,由于歐洲是全球光伏業的重要市場,公司不會因為雙反放棄該市場。
“歐洲向來是光伏重鎮,對晶科很重要。所以,無論‘雙反’過程和結果如何,晶科會繼續在歐洲進行深入布局和滲透,加大包括土耳其、英國等新興歐洲國家的市場開拓。”錢晶透露,該公司今年對歐洲出貨量應在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