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股份、轉戰陣地、投資他業
光伏巨頭企業提前集中自救
面對歐盟“雙反”,國內光伏企業選擇了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絕地反擊。據北京商報記者觀察,自6月4日,歐盟對中國光伏反傾銷初裁結果公布后,國內企業的自救動作越發密集,出售股份、轉戰陣地、投資他業,“這些被政府慣養大的孩子,正被形勢所迫,要在短期內學著自己長大”。有業界評論稱。
據了解,6月4日,歐盟委員會做出決定,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期間雙方未能達成新的和解協議,自2013年8月6日起,反傾銷平均稅率將升至47.6%。當時,有企業表示,“11.8%的關稅還可以接受,但如果最終未解,我們最大的光伏市場或將失去”。面對重壓,企業開始了自救長征路。
拋售資產成了最直接的手段。上周,保利協鑫發公告稱,完成向金保利新能源出售招商新能源的17.39%股份,代價3.9997億元,以金保利配發2.4億股、發行本金額1.6億元的可換股債券支付。與此同時,保利協鑫附屬與招商新能源訂立了框架協議,合作發展若干太陽能發電項目,同時未來三年按市價向招商新能源銷售合共50億元人民幣的硅或組件。
今年3月,保利協鑫還曾與英利簽署深度戰略多邊合作協議,兩大光伏巨頭的牽手曾多被業界看做是“光伏行業產能優化、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談及強強聯手,英利就在光伏反傾銷結果公布的第二天,宣布與美國杜邦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英利方面介紹說,通過這次合作不僅可以獲得先進的光伏材料供應,同時還將借杜邦在美的品牌優勢與影響力,幫助其繼續打開美國市場。
其實,和英利一樣,國內的其他光伏巨頭也都在積極地尋找其他海外市場,以彌補可能失去的五成多的市場。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一年多以來,該公司在亞太、中東和非洲區域業務發展很快。其新加坡總部輻射周邊區域的光伏業務在今年一季度就已超過50MW。英利對東南亞市場也是情有獨鐘,“目前,公司現已在東南亞找到了資源好且政府愿意合作的地方建設新廠”。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光伏巨頭在海外新興市場忙布局的時候,國內也在為迎接企業回歸做著準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7日在考察河北邢臺光伏企業晶龍集團時曾表示,除了穩住國際市場,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國家制定了促進光伏發電的政策,包括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家庭使用光伏發電裝置,給光伏發電電量補貼、稅收優惠,電網為光伏發電并網提供便利。“當前中歐談判成效是有的,但談判沒有結束,我們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光伏企業挺過兩個月。”李克強說。
挺過兩個月,不僅是行業巨頭的事。雖然沒有大企業的豪氣,中小企業也并未坐等滅亡。日前,一家來自河南的光伏企業鄭州恒凱能源科技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現在公司已經拓寬了產業面,向時下比較熱的節能改造行業延伸了觸角。據他介紹,現在公司主要做空調終端智能化控制,可以幫助客戶實現節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