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期待了9個月之久的分布式光伏示范區項目名單和實施細則,或將在7月20日左右公布。
記者獲悉,在經歷了前后四次申報、反復摸底之后,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終于確定了每個省三個項目、發電總量在500兆瓦以內、終端度電補貼為0.35-0.45元之間、補貼期限為20年的細則。
6月16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會議,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參會的10省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在7月10日前上報第一批示范區項目,獲批的示范區在月底前啟動建設。
按照一個地區最高500兆瓦的補貼規模計算,第一批14個示范區將帶動約7吉瓦(1吉瓦=1000兆瓦)的國內分布式光伏市場。但NDP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對此卻并不樂觀,在他看來,由于受資金限制,第一批示范項目只有2-3個項目能夠啟動,年內拉動的市場僅在200至300兆瓦之間。
光伏行業正處在低谷期,對于許多光伏企業來說,爭奪示范項目僅僅意味著“跑馬圈地”,但圈地后初始投資從哪里來,尚無定數。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介紹,目前光伏企業負債率逐漸增大,有的企業負債率高達85%,尤其是短期負債很高,再加上歐盟6月實施的“雙反”臨時關稅,更讓企業雪上加霜。
面對如此行業現狀,即將開啟的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將何去何從?一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三方博弈已拉開帷幕。
政策目標或打折扣
光伏發電具有無噪聲、無污染、無資源枯竭的特點,國家能源局希望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來引導企業建設光伏電站,但對第一批示范項目有嚴格的總量控制。
2012年10月,《國家能源局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下稱:《通知》)中明確規定,每個省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總量將控制在500兆瓦以內。
企業要想獲得第一批72個示范項目的資格,卻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