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越時興越舒服了!”8月4日公眾開放日,排在記者前面參觀“太陽屋”的老人聽到女兒對“太陽屋”的介紹,嘖嘖贊嘆。這一天,參觀人數達到3萬多人。3日、4日兩天吸引5.4萬參觀者探尋 “太陽屋”的神奇,讓我們看到了太陽能的魅力。
8月2日上午,2013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大賽在大同御東新城太陽宮廣場隆重開幕。10時10分,市委書記豐立祥和嘉賓一起合上綠色能源閘,來自13個國家35所大學的20支參賽隊伍帶著新型太陽能綠色環保應用技術的太陽屋,在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展開全方位競賽。
“大同光能充裕,風能充沛,發展新能源產業得天獨厚,建設新能源城市正逢其時。”大同市市長李俊明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大同發展太陽能的信心和決心。
在大同舉辦的中國首屆、也是亞洲首屆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大賽,無疑開了中國,也是亞洲邁進太陽能時代的一方濫殤。
以世界責任縮短現實與夢想的距離
20座“太陽屋”,20種風情,凝聚著700多名參賽隊員的智慧與汗水。20隊中有11所高校單獨成隊,有9個隊是兩個以上的大學聯合組成的隊。目的只有一個,聚世界頂尖技術,為人類展示一個充滿陽光的未來。
無論是瑞典查爾斯科技大學的“光環”太陽屋帶來的全新視覺上的沖擊力,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日上江村”太陽屋為新農村城鎮化打造的綠色宜居示范建筑,抑或是清華大學、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 “O-House”太陽屋面向大自然旅游和城鎮住房重建的工業產品……那些環保的材料,智能的生活狀態,怡人的格調……使得不少參觀者看到后紛紛表示,“很想擁有這樣一棟太陽能發電的智能屋。”
20棟“太陽屋”分明給我們帶來一個未來之夢,這夢的實現離我們現今有多遠?
“兩棲院士”何祚庥預測,到2050年,中國每年需要30億千瓦時發電量、9億火電、2億核電、8億風電、6億太陽能發電才能支撐。為生存,我們使用一切能用的能源,但是為了人類綠色生存,發展新能源迫在眉睫。所以說,縮短現實與夢想的距離,是需要速度的,這個速度就是要各級黨委和政府以世界責任為己任,喚醒民眾的意識,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把一個個產品變成實實在在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