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光伏行業逐漸回暖,下游電站開發如火如荼,群雄四起中,國家隊身影漸次增多。8月22日,由兩大央企國電科技環保集團和招商新能源集團牽頭,聯合國電南瑞、保利新能源等國字頭企業在京成立光伏綠色生態合作組織。
據介紹,該組織將通過整合這幾家公司在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優勢,打造光伏電站從設備供應、融資、設計建設、并網服務到運營維護一體化的國字號軍團。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近期國內光伏電站開發雖火熱,但各企業均處于散兵游勇狀態。國字號戰車組建,未來國內光伏電站開發的格局將改變,中小開發商電站開發空間將受到擠壓。“十二五”相關規劃提出的35GW,逾3000億元電站開發市場大“蛋糕”將優先由央企享用。
國字號軍團發力
自2011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方案以來,中西部地區就興起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的熱潮。盡管近兩年來國內光伏制造業由于種種原因景氣度下滑,但下游電站開發卻方興未艾。
業內專家指出,光伏電站開發紅火,一方面在于相比制造業產品毛利率目前不足5%,甚至告負的水平相比,投建大型地面電站項目20年全壽命周期內的投資內部收益率可達10%。良好的投資收益水平自然吸引各路資本趨之若鶩;另一方面,國內光伏市場啟動步伐正隨著國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不斷加快。按照產業鏈傳導效應,首先享受利好的是下游環節。在這場千軍萬馬爭食電站開發“蛋糕”的較量中,擁有資金及整合能力優勢的國字頭企業自然不甘落后,這在近期表現格外明顯。
8月5日,中國建設工業集團與寧夏自治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200億元包攬寧夏全區2500MW沙漠生態光伏電站的建設。根據協議,雙方還將在農林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研發制造等方面開展合作,并以沙漠光伏、太陽能光熱等清潔能源電站建設為載體,開發沙區現代農業、林業和旅游業。
8月6日,中航工業集團宣布,未來3年內,將在北京、上海等11個省20個城市的廠區內陸續投資38億元,建設400兆瓦分布式發電系統,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4.4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