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工信部發布《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給光伏行業未來發展上了一道“緊箍咒”。
除以“市場準入”規范產業發展之外,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工信部主導制定的《光伏行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也將于不久之后發布。
業內分析指出,對于整個光伏行業而言,市場準入+兼并重組,將大大提速此前進展遲緩的“去產能化”過程,行業進一步回暖將指日可待。眾多前兩年經受住產業嚴冬洗禮的優勢企業,特別是A股光伏板塊中擁有產能規模和技術優勢的龍頭公司,將進一步受益產業集中度提高。
政策力推兼并重組
工信部17日出臺的《光伏制造業規范條件》,與本月初的《征求意見稿》無大差別。其中,針對光伏硅片、電池組件等制造業各環節在生產規模、電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壽命等方面均進行了明確規定,未來不符合這些條件的新建或改擴建光伏制造業項目將受到嚴控。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此文件對于推動光伏制造業告別過去無序盲目擴張、避免產能過剩加重意義重大,通過引入“市場準入”機制,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而且,“市場準入”只是開始,政策后續更大的意圖則在于引導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在產業規模增量控制的基礎上推進存量的深度整合。
記者采訪的眾多企業對于落實兼并重組政策普遍動力不足,在他們看來,市場“優勝劣汰”準則將促使眾多中小企業自動退出市場。對于此種觀點,一位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目前的情況是優勢企業如果想繼續做大做強,除非未來擴張之路符合政策門檻,否則,其可選擇的路徑或許只有通過兼并重組中小企業來實現。“對于劣勢企業來說,將被市場倒逼加速退出,而對于優勢企業來說,其未來擴張之路將同樣受到政策倒逼。”該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