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光伏產業整合已經兩年有余,總體看是不成功的,無競爭力企業還在“干耗”,有競爭力企業仍很“苦逼”。境外光伏在Q-cell、solyndra等著名企業早已完成破產重整之后,已經進入恢復盈利階段,本已后來居上的中國光伏又落在了后面,加速整合才是中國光伏產業的第一要務。
整合是一個鳳凰涅槃的痛苦過程,毛主席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整合是一個消滅無競爭力企業的過程,毛主席還說過“有奮斗就會有犧牲”,中國光伏產業到了必須有犧牲的時候。其中規模企業的重組示范效應意義重大,無錫尚德的重組結果值得關注。
無錫尚德破產重組的最新消息是:“主要股東已與債權人工作小組就公司重組達成共識,該重組方案中包括有將債權人債務轉換為公司股權等多項內容。”同時,或英利,或天合紛紛拋出橄欖枝的消息令人真假難辨,好像無錫尚德的重組大功就要告成。
雖然筆者遠非那么樂觀,但是筆者樂見無錫尚德重組負責人的樂觀,更樂見重組的早日完成,因為尚德電力耗不起,中國光伏產業耗不起。
先說中國光伏產業耗不起。由于中國的產能仍在40GW以上,已經大于今年全球需求的35GW,它的結果就是有競爭力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雖然在提高,但是經營利潤卻都是負值,因為無競爭力企業還在進行著低價格競爭的垂死掙扎,于是中國光伏產業只能坐看國際競爭對手新的發展。長此以往,有競爭力光伏企業“胖的拖瘦,瘦的拖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就不是故事而是現實了。
光伏產業的整合速度已經是國際競爭的一部分,無錫尚德的重組速度難免成為國家速度的重要部分。它的成功,會給其他并購重組提供經驗;它的失敗,更讓各地政府懂得沒有什么企業可以大到不能倒。如果尚德可以破產,更多的無競爭力企業會應聲破產。無競爭力企業都破產了,尚德這樣的規模企業才會有好日子。無錫尚德的早日重組成功,就是促進光伏產業內耗的早日結束。
再說尚德電力耗不起。一方面,近200億資產的無錫尚德,當下的負債率已在83.5%以上。預計今年的出貨量在1GW,設備利用率不足50%,去年的毛利率為1%,今年能到5%應屬不易。如此算來,收益恐怕連財務成本都消化不了,久拖不宜;另一方面,重組中無錫尚德的設備、商譽每天都在貶值,賣東西的想賣得高點,買東西的想買得低點,此時買方極好的心理優勢并不急于求成,賣方加速重組可以鎖定設備、商譽的繼續貶值。
事實上無錫尚德的重組倒計時已經來日不多,以3月20日宣布破產重整到最終完成6個月的期限計,所剩日子已經用不完十個手指頭。特別是8月30日是4.71億美元可轉債的再次到期日,遲至今日尚無進一步消息公布,業內人士也都明白僅憑尚德一己之力恐難兌付,這意味著無錫尚德又到了最關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