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國光伏市場發展的政策措施,2014 年的裝機目標也調整至14吉瓦,F行政策收益率偏低,如何在現有的政策框架下開發光伏項目并實現盈利,如何在低電價狀態上開發分布式光伏并實現盈利,是對所有光伏開發商的挑戰。
2014 年想必是中國光伏市場大發展之年,也是考驗光伏開發商生存能力之年。筆者認為,只要牢牢把握住光伏項目5 要素:政策、質量、安全、成本和能效,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享受和執行政策以及投融資方面的風險和對策已經廣泛討論過,本文重點從質量、安全、成本和能效四個方面來討論如何有效控制光伏發電系統,使光伏發電系統收益最大化。據悉,相關培訓也已展開,光伏企業應給予關注。
從2014年開始,國家對大型光伏電站將實行分資源區的不同上網標桿電價,將此前實行的全國統一上網標桿電價1元/kWh分別調整到0.9元/kWh(Ⅰ類區)、0.95 元/kWh(Ⅱ類區)和1.0元/kWh(Ⅲ類區),同時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激勵政策從初投資補貼轉為度電補貼(0.42 元/kWh),這就更加要求光伏系統不但要有低成本,還必須注重質量和發電效率,使光伏發電系統的效益最大化。為達此目的,以下5 點非常重要:1)研究并用好現行國家政策,規避建設、并網、運營等操作層面的風險;2)嚴格控制光伏系統部件和工程質量;3)重視光伏系統的安全,避免發生災難性事故;4)在保證質量前提下降低光伏系統的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和發電成本;5)通過精細化設計,提高光伏系統性能指數(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