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之后,你才知道誰在裸泳。經歷了光伏的寒冬之后,膽兒大的已經凍死在沙灘上,留下來的是穿著泳衣套著救生圈的穩健派們,瞿曉鏵掌舵的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是其中之一。阿特斯在規模上從來沒有當過第一,瞿曉鏵個人也總是一副不急不躁、淡定安然的情緒,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注定不會成為媒體和大眾追逐的焦點,因為沒有強烈的沖突和矛盾,故事不夠吸引眼球。但他卻是投資者們的最愛,因為經營夠穩健,公司戰略很清晰。
沒做過老大的穩健派
阿特斯的好是華爾街投資者們能夠看明白的好,和華麗的語言相比,財務數據更能征服他們冷酷理性的內心。
當英利等行業龍頭還在虧損的泥淖中掙扎時,阿特斯已經率先實現了扭虧為盈,2013年第三季度,阿特斯實現了2,769萬美元凈利潤(約合1.71億元人民幣),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2,095萬美元(約合1.28億元人民幣),全年實現凈利潤1.97億元人民幣,僅略低于以成本控制聞名的晶科,但領先其他中國光伏企業。
瞿曉鏵帶領的阿特斯以穩健知名,他從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中,在產業結構上,瞿曉鏵選擇的是“倒三角”結構,2006年起,阿特斯就確立了“倒三角”的商業模型,即組件產能最大,電池片遞減,硅片再遞減,2009年開始涉足電站業務,到2014年一季度電站整體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27.4%;在區域市場布局上,阿特斯的產品在多個電價政策明確的發達國家銷量領先,2014年一季度來自歐洲的銷售收入占比為6%,來自美洲的占比43.6%,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占比50.4%。
瞿曉鏵說,他在選擇進入國家的時候先從低風險國家做起,“上網電價已經存在的、法律風險小、國家經濟實力強,選了加拿大、美國、日本這些國家,現在看起來也是對的。”他也自認為屬于穩健派。“阿特斯對于任何一個市場那種穩健保守的做法,你會永遠看到,他改也不改不了。”他覺得這是自己工程師性格決定的。
早在2010年整個光伏市場的高溫還沒有完全褪去的時候,瞿曉鏵曾對媒體說:“人千萬不能狂。”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對于暴富的光伏企業家來說,并不容易做到。
瞿曉鏵的妻子,同時也是他事業上的伙伴——阿特斯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認為,穩健的性格和瞿曉鏵個人成長經歷很有關系。因為父親是清華大學老師,瞿曉鏵從小生活在清華大學校園里,1981年他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直到22歲才離開清華遠赴加拿大留學。
“小的時候就在清華長大,在清華發現這么多的高手,而且他說他讀大學的時候成績總是中游,總有人在前面,他看到很多能力遠遠比他厲害的人。”張含冰說,這使瞿曉鏵在創業成功之后一直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
“當初尚德是老大的時候,瞿曉鏵就說我們如果能夠進入前五名就很好了,這個也需要老板有一定的自信心。什么時候能做到老大就做到,做不到就做不到,做老二老三也很好啊。”張含冰帶著點吳儂軟語的口音,笑著慢慢說道,“排名不重要,長遠很重要。不要去拼,慢慢的工作。”
穩健的做派讓阿特斯實現了逆襲,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之后,往日的光伏行業龍頭日子越來越難過,阿特斯的利潤雖然也在大幅下降,但卻比同行壓力輕很多,無論是現金流狀況還是扭虧為贏的速度,都令同行稱羨。
現在全球光伏行業開始出現回暖的苗頭,尤其是中國光伏市場的開啟讓很多企業都進入了摩拳擦掌的狀態,今年的上海光伏展會上,很多虧損中的企業又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展臺活動,一眾喧嘩中,賺了錢的阿特斯仍舊選擇低調地呆著,沒有音響,沒有模特,就連展臺面積都不到大嗓門企業的一半。
對國內市場,瞿曉鏵更多地是關注問題,電站的土地屬性問題、發電效益問題、并網問題。“有些企業可能會不太在乎,我們可能會很在乎。但是到最后我們不會比別的企業差,我們得有耐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