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汽車、發電等領域使用清潔能源,是為了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聯合國發布的《2014年千年發展目標報告》顯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呈上升趨勢。1990年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長近50%。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到322億噸,從2000年到2011年排放量增加了35%;發達地區的人均排放量為每人每年11公噸,而發展中地區為每人每年3公噸。
如果世界各國能把投入軍備競賽的金錢和精力用于開發清潔能源領域,無疑,這個世界將會更美好。美國總統奧巴馬曾說,“21世紀將是新能源的時代,誰掌握了新能源核心技術,誰就能在全球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然而,全球的清潔能源開發需要彼此協作。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美國智庫皮尤最近公布了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美國清潔能源投資總額重奪全球第一位,而此前兩年,中國清潔能源投資總額一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事實上,中國和美國對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都非常重視。
早在2010年10月,中國國務院就把新能源產業作為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3年1月,《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發布,明確2015年的能源發展目標是: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加快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新疆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
據規劃,到2015年運行核電裝機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規模1800萬千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到2015年,風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
但中國目前最欠缺的就是能源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自主創新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和先進大型裝備對外依賴程度較高,能源裝備制造整體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中國的電池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差距就很大。
特斯拉汽車公司創始人兼CEO埃倫·馬斯克對媒體表示,特斯拉有世界上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是日產LEAF的2倍。如果繼續革新電池技術,Model3電動汽車的續行里程有望達到320公里,售價約為3.5萬美元。“制造火箭的技術是讓東西變得更輕,讓空氣動力學更高效,這些技術可應用到汽車領域。”
作者:劉慧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