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發布了《關于德國能源轉型的十二個見解(中文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第一個見解的大標題,就是“太陽能和風能決定一切”。縱觀德國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是 “能源轉型”的兩大關鍵支柱。德國有關部門測算,到2022年,該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將
近日,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發布了《關于德國能源轉型的十二個見解(中文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第一個見解的大標題,就是“太陽能和風能決定一切”?v觀德國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是 “能源轉型”的兩大關鍵支柱。德國有關部門測算,到2022年,該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占可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的70%,隨后,其占比將持續上升達到80-90%。
德國 “能源轉型計劃”的主要設計者RainerBaake表示,德國希望在接下來的40年內將其電力行業從依賴核能和煤炭全面轉向可再生能源,德國能源系統的這一轉變被稱為“能源轉型(Energiewende)”。
“當然這些見解不僅適用于德國,這是因為風能和太陽能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都能大量獲取,生產成本也正在迅速下降。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將成為許多國家未來低碳能源系統的基礎,也會給這些國家帶來類似德國目前面臨的挑戰!盧ainerBaake說。
風光是未來潛力最大的技術 德國歷來比歐洲其他國家更青睞綠色能源,對核能也有種天生的恐懼。有人將這歸結為浪漫主義情懷,又或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人口稠密、自然資源稀缺的國家。
《報告》也指出,由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引發的技術競賽中已出現了兩個勝者--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可預見的未來中潛力最大、最經濟的技術。
《報告》顯示,隨著德國《可再生能源法》制定的上網電價下降以及風電和光伏技術成本的進一步削減,到2015年,新建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廠發電成本將可能維持在7~10歐分/千瓦時范圍內。
“由于風能和太陽能都不是隨時能獲取的,因此依賴這兩種能源的任何電力系統也都必須備有后備電廠,而目前這些發電廠將持續主要依賴化石燃料。
短期來看,現有發電廠將承擔起這一后備功能 (目前交易電價約5歐分/千瓦時)。中期來看,將需要投資建設新型火力發電廠,以便甚至在可再生能源完全不能發電時滿足需求。”RainerBaake表示,由于新型燃氣和燃煤電廠的發電成本約7~10歐分/千瓦時,并且峰值電能需求同樣相對便宜,因此預計到2015年,基于新的風能、太陽能光伏發電廠和靈活的火力發電廠的系統發電成本,將與使用傳統煤炭或燃氣的電力系統的成本相當。
德國“能源轉型”正式起步才兩年,它的一舉一動卻受到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關注。一直以“謹慎”著稱的德國人因此更加小心翼翼。相比官方的說辭,《報告》似乎更實際,從技術與政策兩方面對“能源轉型”提出了改進建議。報告指出,“能源轉型”所面臨的核心挑戰將是如何實現波動中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電力生產與消費者需求的持續平衡。這將需要展現電力系統的靈活度———在供應側和需求側均是如此。
作者:朱怡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