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威盛集團高天博士的眼中,光伏農業前景非常誘人。繼山東首個蔬菜大棚光伏發電項目———1MW 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投入應用且并入國家電網之后,濰坊華天新能源集團規劃的50MW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也進入實質性階段,并擬將該模式在城市內推廣,實現生態農業與都市生活的無縫對接。光伏農業成為了眾多光伏企業探索和轉型
在山東威盛集團高天博士的眼中,光伏農業前景非常誘人。繼山東首個蔬菜大棚光伏發電項目———1MW 光伏發電項目正式投入應用且并入國家電網之后,濰坊華天新能源集團規劃的50MW太陽能光伏蔬菜大棚也進入實質性階段,并擬將該模式在城市內推廣,實現生態農業與都市生活的無縫對接。光伏農業成為了眾多光伏企業探索和轉型的新模式。
“光伏農業就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中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我們作為光伏企業,擁有一流的技術和設備,發展光伏農業是雙贏。”高天說,在目前國內外光伏行業受到嚴重擠壓的大環境下,希望用農業大棚撬動商機。
盈利新模式 在高天的展示下,記者看到了未來光伏農業的新模式。
“光伏和農業是并行發展的,不是單獨盈利。我們做了一個規劃,比如該項目中每座大棚投資30萬元,前期我們預計先投資10個,后期將再上30個。這樣,前期投資就是300萬元。每年我們在發電上的收入是100萬元左右,加上大棚建成后蔬菜種植、觀光、采摘等系列產業,每年收入30萬元,收入總額達到130萬元。通過建設光伏農業大棚,大概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對于單純的光伏發電站來講,這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高天留學法國回來后,就一直致力于光伏農業的推廣。“在法國,光伏行業是非常尖端的行業。對衍生品的系列開發,法國已經走在了前列。”
地處即墨市普東中心社區的青島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有這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大棚上面是太陽能發電裝置,太陽能產生的清潔能源不僅能夠供大棚日常照明,而且可以將剩余電力輸入國家電網,讓千家萬戶使用上清潔能源;大棚下面是嫩綠的蔬菜、花卉、茶樹,在背陰一側光照不足的地方,排列整齊的菌棒上面長滿了香菇、金針菇。作為太陽能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華盛綠能打造了“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的光伏農業發展新模式。
“中國能源和電力供應主要在西部,無論是煤炭的長途運輸還是電力的傳送都具有很大的損耗,因此,在東部尋找當地能源至關重要。除沿海城市外,內陸地區主要依靠太陽能。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將光伏和農業進行混搭,并且產生利潤,是值得研究的課題。”高天說,華盛綠能目前已經走在了前面。
“一塊硅晶板的壽命只有20年,那么利用這20年,我們除了供應電力之外還能做些什么,是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比如光伏農業,在光伏設施下發展大棚蔬菜,土地利用率整體提高,也實現了收益的增長。”高天認為,光伏農業不僅對企業本身有益,對于當地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也有著很大的意義。
作者:戚晨 來源: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