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美國商務部的計劃,美國第二次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終裁日期被確定為2014年12月11日,終裁結果將直接涉及到中國光伏行業逾30億美元的出口額。此時,留給中國光伏企業繼續抗訴的時間已不足月余。
中國光伏企業嚴陣以待,國家商務部也尚握有可與之斡旋的“多晶硅‘雙反’貿易加工”這一張底牌。但不料,在此敏感
按照美國商務部的計劃,美國第二次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終裁日期被確定為2014年12月11日,終裁結果將直接涉及到中國光伏行業逾30億美元的出口額。此時,留給中國光伏企業繼續抗訴的時間已不足月余。
中國光伏企業嚴陣以待,國家商務部也尚握有可與之斡旋的“多晶硅‘雙反’貿易加工”這一張底牌。但不料,在此敏感時期,國內卻出現了部分國內企業借助媒體發出“多晶硅‘雙反’或致下游企業喪失國際競爭力”這一極不和諧的雜音。該觀點與之前美國兩大多晶硅企業REC、海姆洛克向中國企業尋求輿論支持的內容基本一致,與REC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的無損害抗辨意見內容也如出一轍,國外企業欲從國內光伏行業內部削弱多晶硅‘雙反’力度的意圖十分明顯。
此刻,國內光伏行業集體看清楚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雙反博弈尤為必要。一位國內資深光伏專家表示,不排除國外企業對部分國內光伏企業許以短期利益,導致這些目光短視的企業倒向國外企業的情況,但中國在光伏“雙反”的談判大局上,需要全國、全行業一盤棋來應對。因為中國光伏行業在各自為政上、盲目投資中、市場競爭里是吃過“虧”的,教訓也是深刻的。
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大批國內資金流向國外是不爭的事實。當時,國外光伏企業向中國光伏企業高價銷售設備,成功在中國市場掘到了其新能源領域的第一桶金。但在國內光伏企業尚未建成投產之時,美國就迫不及待地實施了一系列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打壓政策。一方面,用長單高價捆綁國內下游企業,在多晶硅從400美元/公斤下降到20-30美元/公斤的時候,仍要求中國企業繼續履行高價長單,否則面臨極為嚴厲的懲罰措施。當年尚德解除長單的代價就是直接賠付給美國MEMC公司2.12億美元巨額資金;另一方面,低價傾銷多晶硅產品打壓剛剛興起的國內多晶硅行業,直接造成了國內90%的多晶硅企業停產或倒閉。
作者:鐘銀燕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