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生態金融討論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許光清在會上闡述了自己對于生態環境的認識。她指出,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由市場失效引起的,應該通過建立市場機制,如建立排污權或碳交易市場、征收環境稅、碳稅或排污費等形式,積極邀請金融企業介入,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 
今日,2014年生態金融討論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許光清在會上闡述了自己對于生態環境的認識。她指出,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由市場失效引起的,應該通過建立市場機制,如建立排污權或碳交易市場、征收環境稅、碳稅或排污費等形式,積極邀請金融企業介入,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許光清做主題發言 裴小閣/攝
以下為文字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我很高興今天在這兒和大家討論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來自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我想從四個方面探討一下我個人對生態環境的認識。
生態環境是公共物品,現在的環境污染、生態退化這樣一些問題是由于大部分市場失效引起的外部性來造成的,金融本質上它是逐利的,金融的發展源起也是基于這樣的雙贏市場機制發展起來的,怎樣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實可以通過將生態環境問題的外部性內部化。比如明確產權,建立市場比如建立排污權或碳交易市場解決外部性。通過市場機制給污染物定價這樣的方式解決外部性。也可以通過征收環境稅、碳稅或排污費的形式把外部性內部化。從這個角度來看,生態環境問題還是需要基于經濟、金融、市場的手段來解決。
第二,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資金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一些環保基礎設施、生態修復或新技術整個生命周期從開發到部署、應用、市場化、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整個鏈條也需要政府在各個環節,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進行一些補貼,比如稅收優惠、貸款優惠、關稅減免等各種各樣的補貼扶持政策和方式。中國30多年經濟繁榮、經濟發展,銀行存款、居民儲蓄,包括小型民營經濟利潤增長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比較充足的資本,一方面是有需求,整個水污染、大氣、土壤污染,減少氣候變化需要大量的資金;另一方面中國這個發展階段也是有這個能力,怎么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現在有很多的實踐。從整個角度來講,也有各種各樣的扶持優惠政策,利用杠桿作用撬動一個更大的社會資本市場。
第三,怎樣結合中國的國情和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怎樣發展生態金融也是個緊迫的問題。生態金融發展好了一方面可以為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來進行融資,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倒逼機制,為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甚至能源結構改變形成市場化的倒逼機制,那也是一個雙贏的機制。
怎么發展?實際目前也還面臨很多的問題,因為中國處在計劃經濟向實際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怎樣協調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有機地協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來看,中國的過剩產能也不光是有一些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產業,比如鋼鐵、水泥這樣的產業,實際也有一些新能源產業也是產能過剩的,像風電配件產業、太陽能光伏發電配件產業等等,實際也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在中國現狀下怎么樣發展生態金融也是迫切的命題。
從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角度來講需要金融業的參與,因為政府的公共資金、財政資金肯定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的。適應氣候變化的領域怎樣進行海洋帶的保護,生態系統的保護以及農業生產怎樣規避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造成基礎設施的損壞,人民財產損失等等,需要在很多發達國家是保險業廣泛介入,他們的脆弱性就低。我們發展中國家就高,因為缺乏這樣的市場機制,缺乏金融保險業的介入,從適應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角度來講,非常需要金融業的參與,金融業怎樣能夠有動力參與到這些領域來,也需要在座各位一些創新和設計,能夠做到兩方都共贏。
謝謝大家!
作者:裴小閣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