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光伏發電“動力不足”——訪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 記者: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耗和環境危機日益突出,綠色低碳發展備受關注。你認為個人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以下簡稱個人光伏發電)的前景如何? 林伯強:對于個人光伏發電前景,我是很看好的。&nb
個人光伏發電“動力不足”
——訪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
記者: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耗和環境危機日益突出,綠色低碳發展備受關注。你認為個人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以下簡稱個人光伏發電)的前景如何?
林伯強:對于個人光伏發電前景,我是很看好的。
記者:當前在我國推行個人光伏發電有哪些難點?
林伯強:目前在我國推行個人光伏發電比較困難。
第一,與一般火電、核電比,光伏發電的量很少,賣給電網的電量也就非常有限;
第二,我國居民用電的電價很低,受商業、工業用電補貼,而個人光伏電站投入高、回報周期長;
第三,與歐洲家庭用電量大、電價高的情況不同,我國家庭用電量少、電價低。
記者:推廣個人光伏發電,要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林伯強:個人光伏發電的推廣不能想當然。
首先就要考慮量(人口數量、發電量)的問題和資金問題。西方發達國家的個人光伏發電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補貼,但我國的補貼政策應該關注到國內的實際情況。
農村是比較有發展潛力的,但是成本比較高,示范動力不足;在別墅區可以推廣,但全國別墅區總量很少;在城市推廣比較難,因為涉及到公用屋頂問題。
記者:在你看來,應該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林伯強:在農村,政府可以為農民擔保第一筆貸款,因為農村產能大,可以讓農民先做起來;在城市,對于新建的樓盤,政府可以強制開發商建設個人光伏發電(設施);對于老樓盤,由于涉及到公用屋頂,所以比較困難,不好解決。
作者:周敏 來源:法治周末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