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碳交易在中國真正從概念落到實地,各試點用實踐驗證了它的可行性,并詮釋了“排碳是有成本的,減排是可以創收益的”。 2014年最后一個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為全國統一碳市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份發改委令也讓我們對2015年寄予了更多的

2014年,碳交易在中國真正從概念落到實地,各試點用實踐驗證了它的可行性,并詮釋了“排碳是有成本的,減排是可以創收益的”。
2014年最后一個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出臺,為全國統一碳市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份發改委令也讓我們對2015年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2015年,試點繼續發展和完善,全國碳市醞釀起航,如何尋找最大公約數,何時以何種方式并入同一軌道,駛向2016年統一的全國碳市。
清華大學核研院研究員段茂盛、中創碳投總經理唐人虎、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遙,三位專家接受記者采訪,對2014年年的中國碳市場進行了解讀與盤點,并對2015年中國碳市場尤其是統一碳市場進行了展望。
2014年試點市場研判 記者:2014年的碳市場,您個人最關注內容是什么?
段茂盛:我覺得有三塊內容值得關注。第一是2014年完成了剩余試點也就是湖北和重慶的市場啟動,標志著全部7個試點都開始正式運行。
第二是已經啟動的五個試點經歷了今年首輪遵約,他們的遵約情況也很值得關注。遵約情況是對試點規則是否合理、體系設置是否科學、系統運行是否流暢、配套工作是否完整以及指標分配情況的全面檢驗,也使得試點市場經歷了一遍完整的流程。最終各試點遵約率基本都在97%以上,還有100%完成的,應該說結果是比較理想的。
第三是全國市場建設工作的推進,碳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出臺,明確了后續工作的大方向。
王遙:我比較關注制度建設和價格的有效性。第一,碳市場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市場,政策性濃重,制度設計是否完善對于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第二,推動碳交易是為了形成合理的碳價,交易活躍、流動性充分的規模市場可提供明確的價格信號,為減排成本和低碳投資收益提供參考依據。
唐人虎:過去一年中,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風險問題,是否會有碳市的“黑天鵝”出現。比如,碳市啟動,企業是否能夠接受這樣一種減排的約束;價格方面也是一樣,如果高了,會不會造成企業高成本履約或無法履約等等,這個風險可能來自碳市中任何一個環節。
作者:李雪玉 張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