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更多的融資渠道及方式,順利引入金融機構“入伙”,并實現穩定的電站投資回報,將是今后各公司拔得頭籌的關鍵。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盡管光伏產業在2014年備受關注、似乎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但“缺錢”這一現實,卻是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的難題之一。不少電站項目因資金不到位,而無法順利建完并網。尋求更多的融資渠道及方式,順利引入金融機構“入伙”,并實現穩定的電站投資回報,將是今后各公司拔得頭籌的關鍵。
12月30日,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0451.HK)首席財務官周天白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該公司正使用各類創新融資方式,滿足今后較大的融資需求。要知道,未來12個月內,該公司的融資額將可能達到上百億元以上。
收購諸多電站 今年5月,協鑫新能源借由原從事印刷電路板的森泰集團,完成了H股的上市。隨后,這家主攻光伏電站的公司,也有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項目出爐:如江蘇宿遷綠能22兆瓦分布式項目、中國風電集團青海太陽能發電項目、河北張家口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呼和浩特總計161兆瓦的農業大棚項目、榆林橫山15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及江蘇正輝金湖的100兆瓦項目等。
與此同時,協鑫新能源還計劃在寧夏中衛建設國家級的新能源產業和應用示范園區;也與興業太陽能等攜手,擬在2015年開發、建設和運營總計不少于500兆瓦的光伏項目。
按照目前國內每瓦7.5元~8元的建設成本,僅是參考協鑫新能源在2014年的一系列電站收購及開發舉措,如果全部持有,勢必在明年會耗資100億元以上,對此周天白不予否認。而以此前協鑫集團一位高層對記者的說法,協鑫新能源在2015年將有3G瓦的電站開發總量目標,那么資金需求可能更旺盛。
記者查閱資料也發現,截至2014年9月底,協鑫新能源涉及的資本性開支為56.44億港元(約合44.73億元人民幣),此后確定的一系列光伏電站項目,總計要涉及27億港元(約合21.45億元人民幣),而該公司在未來12月(即2015年9月底之前)所需要的資本性開支約在97.39億港元(約合77.18億元人民幣)之巨。
而從2014年9月底,協鑫新能源的實際資金及銀行貸款總額,與龐大的融資需求似乎并不匹配。
彼時,協鑫新能源的銀行授信總額僅為3.407億港元,已使用資金2.688億港元,有7190萬港元的銀行信貸未用完;該企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2億港元,現有融資總額約16.44億港元。
從上述這些數字中不難看出,雖然其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遠超銀行授信,但對于龐大的電站項目投入,勢必要有大量融資需求,因此該公司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周天白透露,“協鑫新能源是一家新興的光伏電站公司,今年7月底才剛剛完成公司架構的設立,而投資電站需股本金,如果要取得銀行的信賴,完成審批,也是需要時間的。”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