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2014年1至11月,國外發起涉華貿易救濟調查85起,同比下降13.3%;其中反傾銷調查52起,同比下降23.5%;反補貼調查12起,同比增長9.1%;保障措施調查21起,同比增長10.5%。 “2014年國外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與2
近日,記者從商務部獲悉,2014年1至11月,國外發起涉華貿易救濟調查85起,同比下降13.3%;其中反傾銷調查52起,同比下降23.5%;反補貼調查12起,同比增長9.1%;保障措施調查21起,同比增長10.5%。
“2014年國外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與2013年相比,總體有所下降。我個人傾向于把這一現象看成是偶然。貿易救濟調查并不直接關乎一國的整體經濟形勢,它更多地與具體行業的國際競爭格局相關。”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江家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雙反”調查成常態 根據數據顯示,去年1至11月,美國發起的涉華反傾銷調查為6起,同比增長50%;反補貼調查為6起,同比增長20%;集中表現為針對同一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
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2014年也對我國發起1起反補貼調查,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同期為零。
“‘雙反’調查已然成為貿易救濟調查常態。”江家喜說,“自2004年加拿大燒烤爐案開始,加、美、澳、歐盟這幾個傳統反傾銷調查大戶紛紛拋棄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不進行反補貼調查的傳統,對中國出口產品大肆開展反補貼調查,連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也急忙跟進。至此,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在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兼反補貼調查已經成為常態,單獨進行反傾銷調查成為例外。”江家喜說。
值得注意的是,江家喜指出,發起自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救濟調查即將對中國出口產品構成新威脅。
2014年5月29日,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總統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簽約,正式成立歐亞經濟聯盟。
據悉,歐亞經濟聯盟由俄白哈關稅同盟發展而來。根據商務部統計顯示,其執行機構歐亞經濟委員會(類似歐盟委員會)自2012年1月1日運作以來,僅在2014年就對中國產品新發起了5起反傾銷調查。該聯盟計劃將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納入其中,建成第二個歐盟式組織。
“現階段,我國正計劃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而歐亞經濟聯盟直接橫亙‘一路’,歐亞經濟委員會的反傾銷等貿易救濟調查將給我國產品出口‘一路’國家帶來直接威脅。因此,我國政府應及時注意到這個國際貿易救濟調查新動向,盡早采取預防措施,在保護中國產品出口的同時,也盡早消除對‘一帶一路’戰略工程的威脅,如盡早與歐亞經濟同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并在自由貿易協定中,明確對中國來說是公平的貿易救濟調查規則,以避免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不公平待遇。”江家喜表示。
作者:邢夢宇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