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日前,嘉興市政府又出臺了《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補充意見》,從大力推進建筑光伏工程、光伏發電電力交易機制等八個方面,對進一步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來,居民可以在自己的房
繼《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日前,嘉興市政府又出臺了《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補充意見》,從大力推進建筑光伏工程、光伏發電電力交易機制等八個方面,對進一步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來,居民可以在自己的房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這些電池板能生產出足夠的電力,滿足房子所需的電能。如果有剩余,則可以出售給發電廠。”這是美國趨勢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描述。當分布式光伏發電普及到千家萬戶,人們在自家就能建起微型發電站,既節約了用電開支、增加了收入,還豐富了國家能源儲備,實現了全社會節能降耗、低碳環保。這樣的夢想的確看起來很美。
然而,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我國不僅百姓自發電尚無足夠多成功案例,企業光伏甚至國家光伏項目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屋頂資源的協調和落實、融資渠道的建立、投資商及業主的收益保障等等。這些因素涉及不同市場主體、利益訴求和風險偏好,如果協調不好就會造成發展光伏發電看不見又繞不開的“坎兒”。
推廣雖難,卻不能因噎廢食。有專家指出,一個50千瓦的屋頂小型光伏電站,一年就能發電6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了24噸標準煤。目前我國生產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組件占全球的55%,享用的太陽能“綠電”卻不到世界的5%。早日告別這種“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加大光伏發電推廣力度是必由之路。當務之急,就是政府要敢于擔當,以事在人為的勇氣,為光伏發電掃清障礙。
自2012年開展光伏產業“五位一體”創新綜合試點工作以來,“嘉興經驗”已經在全國得到了推廣。此次出臺的《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補充意見》,不僅為新建企業項目、工業廠房和民用建筑劃出了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硬杠杠”,還提出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光伏發展電力交易平臺、第三方結算平臺和光伏發電電費保障資金池,減少投資方因電費欠繳形成的風險。同時,加快建立光伏產業基金,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破解融資單一的難題。這其中透露出的政策善意不言自明——以政府有形之手掃清無形障礙,激發更多社會和市場資源參與光伏發電的信心與活力。
相信隨著上述意見和配套措施逐漸落到實處,形成更多更好的“嘉興經驗”,光伏發電的夢想也會在嘉禾大地早日照進現實。
作者:汪瑩 來源:《嘉興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