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國光伏產業將進入“十三五”規劃的建設期,100GW光伏電站建設目標已經提出,光伏發電從此將在電力供應市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鑒于早期光伏產業發展是建立在巨額補貼的基礎之上、光伏發電間歇性會對電網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前提之下,決定了光伏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必須是科學而
明年,中國光伏產業將進入“十三五”規劃的建設期,100GW光伏電站建設目標已經提出,光伏發電從此將在電力供應市場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鑒于早期光伏產業發展是建立在巨額補貼的基礎之上、光伏發電間歇性會對電網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前提之下,決定了光伏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必須是科學而慎重的,數字的確立必須是盡量準確而可行的。
2014年,中國光伏未能完成14GW的規劃目標,對于國家能源局公布的10GW完成數字,老紅始終是質疑的。而未完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對中國光伏產業環境不完善的困難估計不足,其中發電上網不力、發電補貼未能按時按量到位關系重大。2014年的未完成指標是件好事,好在告訴人們光伏產業的發展是不以人們的美好愿望為轉移的,好在告誡管理者對規劃的制定必須更加科學而冷靜。
事實上過去對光伏規劃目標的制定是缺少分析而不自信的。例如2012年底開始發布的光伏“十二五”規劃,就是從最早的3GW經過4次變化達到35GW這個數字。成本下降的喜人、減排壓力的不斷增大造成光伏規劃變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光伏產業鏈平均成本下降60%而規劃目標增長近12倍卻難言規劃的嚴謹度。事實上,一位管理者過去對此也曾表示多少有些“拍腦袋”的因素。
光伏是人類一項全新的事業,又是一項早期需要巨大補貼的事業,因為“新”所以難免出現錯誤,因為“大”所以尤其需要慎重。在光伏產業過去的發展中,德國有過失誤,中國也有過失誤,各國都有過失誤,未來還會有失誤也是在所難免和可以理解的;仡2011年開始的光伏產業整合,企業是糊涂的,政府是無責的;分析2014年的光伏目標未完成,企業是無責的,政府是不清楚的。光伏是個新興的產業,現在不清楚是正常的,怕的是總不清楚。為了減少失誤、避免人類的損失,一個重要的前提是事關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中大的問題和數字必須想明白、算清楚。
不久前,在北京APEC會議上,中美兩國元首令人意外的簽署了減排協議,在途徑的選擇上,中國的頁巖氣發展難有美國的規模,光伏會否成為重要手段有待觀察。協議的簽署是對全世界的承諾,能否科學實現是對兩個大國的考驗。如果光伏是實現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則光伏發展“十三五”規劃對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2030年20%的目標關系重大,直接考驗著中國的國家信用。
因為有了過去5年的國內光伏電站市場發展經驗,特別是有了2014年的未能完成目標,制定、完善光伏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了必須算算帳的時候。
作者:紅煒 來源:新浪博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