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國和經合組織各國能源消耗模式的轉變,2014年全球能源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與2013年持平,這也是40多年來首次出現溫室氣體排放“停滯”并未伴隨經濟衰退的情況。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由于中國和經合組織各國能源消耗模式的轉變,2014年全球能源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維持在2013年的水平,這是40多年來首次出現溫室氣體排放“停滯”并未伴隨經濟衰退的情況。
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323億噸,和前一年持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氣候變化的努力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比想象的更為顯著。
過去40年來,該機構一直都在收集碳排放的相關數據,而這期間只有三次碳排放量相比去年同期是下降或持平的,這三次都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衰退。它們分別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1992年和2009年。然而,2014年,全球經濟上漲了3%。
IEA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Fatih Birol)稱:“這給了我更多希望,相信人類能夠同心協力應對我們當今面對的最大威脅——氣候變化。” 比羅爾已于今年2月被任命為國際能源署的下任首席執行官。
IEA將這一成績歸功于中國和經合組織(OECD)各國能源消耗模式的轉變。2014年,中國采用了更多的水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來發電,減少了煤炭的消耗。經合組織最近也加大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力度,提高能源效率,更多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能源需求初步數據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2014年的碳排放總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這也是自2001年來的首次下降。這意味著中國近年來控制污染的舉措已經產生了實質性的效果。
BNEF駐北京的分析師蘇菲·盧(Sophie Lu)稱,“中國的煤炭需求正在減緩”,其他包括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消耗則在增加。
BNEF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達895億美元,占了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的近三分之一。
倫敦研究機構North Square Blue Oak Ltd.駐中國分析師Tian Miao指出,中國2014年的煤炭消耗量比前一年下降了2.9%,是至少10年來的首次下降。中國的能源消耗增速也降至3.8%,是自1998年來最低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工業能效標準的出臺、老舊工廠的關停以及在重工業投資領域的減少,中國的電力消耗增速也已從每年的10%降至3%-4%。
國家能源局去年12月31日稱,2014年中國有11%的一次能源來自非化石能源,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2013年的這一比例為9.8%。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0年的時候將這類能源的占比提高到總消費量的15%。
除了中國,經合組織各國也功不可沒。IEA指出,過去五年來,經合組織國家的經濟實現了近7%的增速,而碳排放則減少了4%。
另外,還有一些氣候和油價等偶然因素的影響。BBC援引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教授勒奎爾(Corinne Le Quere)的話說,去年全球經歷了高溫天氣和油價的大幅度下滑。高溫通常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因為用來為住宅供暖的能源變少。較低的石油價格則意味著公司會選擇石油代替煤炭,而后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石油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