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規模范圍內“分心二用”的玩玩兒,只要企業的資金籌措能力和管理跟得上,或也無甚要緊。只是,這一模式并不具備規模擴張的可持續性,如果兩端不斷擴張,一旦規模達到臨界點,則企業將不可避免面臨巨大危機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2015/04 文:吳軍杰 &
在一定規模范圍內“分心二用”的玩玩兒,只要企業的資金籌措能力和管理跟得上,或也無甚要緊。只是,這一模式并不具備規模擴張的可持續性,如果兩端不斷擴張,一旦規模達到臨界點,則企業將不可避免面臨巨大危機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 2015/04 文:吳軍杰
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曾自創了一套獨步江湖的左右互搏功夫——由雙手同時使出不同武功而倍增功力。這一“左手劃圓,右手劃方”的神奇武功,其修煉訣竅在于要能“分心二用”。
當下,諸多中國光伏企業同時大舉進軍上游制造業和下游應用市場,并兩端分頭擴張的做法,就頗有幾分神似于這一左右互搏之技。
眾所周知,光伏制造與應用同屬資金密集型行業,都需要巨量資金。不過,兩者對資金的使用方式,卻截然相反。
前者類似于武術門類中的外家功夫,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追求的是速度和力量的結合。制造業對資金的需求正是如此,其現金流周轉率越高,則企業利潤率也越高。隨著光伏產品利潤日趨微薄,現金流周轉率甚至已成為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
而后者,則與內家太極功夫的路子相似,追求的是內功和綿力,是通過不斷積累內力,達到根基如磐石、隨手可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光伏電站屬于固定資產投資,需要將大量資金固化為資產,并通過資產的增值獲得穩定、持續的回報,實際上是在降低資金的周轉率。
如此完全不同的兩種功夫,卻要融合于一身同時使將出來,又豈是一般的本事?
事實上,無論在哪個領域,制造和應用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業態,或分屬兩個不同的行業。光伏也不例外,制造是制造業,應用是能源業,這需要兩種完全不同的經營思維和商業模式。
當然,在一定規模范圍內“分心二用”的玩玩兒,只要企業的資金籌措能力和管理跟得上,或也無甚要緊。只是,這一模式并不具備規模擴張的可持續性,如果兩端不斷擴張,一旦規模達到臨界點,則企業將不可避免面臨巨大危機。
盡管持續的政策利好快速啟動了國內應用市場,使得一些企業盈利狀況有所改善,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全行業現金流依然緊張,三角債還相當嚴重,不少企業都還在采取最原始的“易貨貿易”維持基本運轉。
在這樣的背景下,于上下游兩端同時發力的企業,無異于高空走鋼絲,或類似“九個水桶八個蓋”的游戲。即使一時之間能應付,但由于資金運作模式和管理人格分裂帶來的巨大隱患,稍有不慎,則就有可能萬劫不復。
誠然,對于不少光伏制造企業來講,基于下游市場的機遇,也由于自身在上游并不具備競爭優勢,加之制造業集中和整合的必然趨勢,放棄上游而向下游全面轉型,或許是其較好的選擇。
但是,對于那些在上下游兩端同時擴張企圖打造所謂全產業鏈來構筑競爭門檻的企業而言,其規模擴張的速度越快,則潛在的風險也就越大。
在產業發展初期,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以規避風險的模式,或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更多則是屬于無奈之舉。隨著產業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大量業外巨頭已開始涌入,若再要如此“左右互搏”,怕是難有回頭之路。
大好行情時節,風險或暫時掩藏,正應理順戰略快速拓展,切莫要錯失良機。
作者:吳軍杰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