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z方面則稱,CIGSfab生產線落地中國,將以中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進行本地制造,還可增進中國本地就業機會
Manz方面則稱,CIGSfab生產線落地中國,將以中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進行本地制造,還可增進中國本地就業機會
作為堅持看好CIGS組件的薄膜太陽能企業,Manz亞智科技在2015年上海太陽能展會上宣布了其最新的成果: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達到了21.7%,組件則創造了轉換效率16%的新世界紀錄。
Manz方面表示,與晶硅生產系統相比,ManzCIGS生產線總投資更低,顯著縮短工廠部署時間,且生產成本之低廉在業內可謂無可比擬——CIGS的生產成本可達0.45/W(每瓦兩塊五人民幣),其投資回報率超過15%,回收期小于6年。而其作為全球目前唯一一家能夠提供CIGS交鑰匙生產線的供應商,可以將客戶的年產能快速從64兆瓦擴展到600兆瓦。
Manz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ieter Manz表示,此次的效率顯著提升,主要得益于Manz在共蒸鍍工藝中于玻璃基板上應用了新一代CIGS半導體材料。且新的CIGS組件設計為一項創新的技術,能增加發電的有效面積,還能持續減少光學損失。
“相比于晶硅太陽能電池,CIGS技術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將在光伏產業未來的投資周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與當下仍盛行于市場的晶硅技術相比,ManzCIGS組件成功實現了最低的發電成本!彼榻B說。
對于CIGS技術的未來發展前景,Manz方面稱,有絕對信心在不久的未來利用Manz在施韋比施哈爾市的創新生產線創造遠遠高于17%的組件轉換效率新紀錄。并稱,Manz已經掌握了包括CIGS涂布后處理在內的實驗室必要工藝。
Manz提供的數據還顯示,在中國,從使用Manz的CIGS組件的云南石林1MW電站來看,CIGS方陣發電量超出晶硅方陣約7~10%。更為重要的是,Manz的CIGS電池組件在經歷了兩年的風吹日曬、雨霧侵蝕后,并沒有出現功率的減退和損失,仍能表現出優異的發電性能,并為電站運營者創造了更多的發電收入。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太陽能中心主任陳頡認為,在未來的光伏組件中,CIGS將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并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對于目前晶硅一家獨大的情況,陳頡表示,要想抓住CIGS的商業機會,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入手,包括共贏的投資:資金方(投資機構)、CIGS設備商、研發機構;共同制造:材料本土化、設備制造基本本土化、擴大產能到吉瓦級;共同運營電站;等等。
“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合作伙伴和商業應用。合作伙伴方面,必須盡可能的做到本土化,爭取中國元素和中國伙伴。而在商業應用方面,需要認真考慮一種新的雙贏合作模式,設備提供商提供生產線,并與用戶共同開發材料本土化的解決方案。”陳頡稱。
Manz方面則稱,CIGSfab生產線落地中國,將以中國豐富的稀土資源為后盾,利用本地材料進行本地制造,還可增進中國本地就業機會。這些優勢,決定了CIGS薄膜電池將成為中國未來新能源發展的技術制高點,并最有機會為中國市場提高本地附加價值。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