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鏈發展經過長期的低迷期,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現在已開始破冰而出,從上游至下游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光伏電站也掀起了融資熱潮。特別是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達《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及的17.8吉瓦的光伏新增裝機目標,無疑對2015年的光伏行業起
我國光伏產業鏈發展經過長期的低迷期,在國家利好政策的推動下,現在已開始破冰而出,從上游至下游開始出現回暖跡象,光伏電站也掀起了融資熱潮。特別是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達《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201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及的17.8吉瓦的光伏新增裝機目標,無疑對2015年的光伏行業起到強力提振作用。
“2015年第一季度,我國已實現光伏裝機達3.3吉瓦,為我國提出的‘2015年達到17.8吉瓦新增光伏裝機’的目標再添信心。”全聯新能源商會專家表示,去年實施的多晶硅“雙反”政策為行業帶來利好,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多晶硅進口量激增。“隨著“雙反”政策落地以及全球光伏產業市場回暖,近一年多來多晶硅市場頻傳利好信息。”
光伏行業進入回暖通道 去年年初,我國商務部發布了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反補貼最終裁定公告,并對自歐盟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根據去年8月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58號文”),我國將暫停受理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但考慮到下游企業,決定給予加工貿易一年的延緩期。
“國內主流多晶硅企業從2014年盈利好轉,如國內最大的多晶硅企業江蘇中能2014年多晶硅毛利率達到23.4%;大全新能源毛利率達到23.7%,特變電工2014年毛利率也增長到18.6%。”據上述專家介紹,目前,我國以江蘇中能、大全、特變電工等為代表的一線多晶硅企業已具備了全球成本競爭力,成本已經從“雙反”之前的25-30美元/公斤降低到了10-15美元/公斤。
據了解,2014年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13萬噸,超過全球總產量的四成,繼續位居全球多晶硅生產第一大國。目前,我國多晶硅生產企業數量已達18家以上,生產規模同比增長57.1%,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達到84.6%,隨著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已經具備實現進口替代基礎。
進入2015年以來,我國多晶硅企業運行平穩。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今年1-2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為2.37萬噸,1月份產量為1.19萬噸,2月份產量為1.18萬噸,其中江蘇中能的產量占國內1-2月份總產量的48%,依舊位居國內產量第一位,特變電工和洛陽中硅分別居第二、三位,1-2月份前三大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70.4%。在產企業中,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已達到7家,其余企業也生產穩定,江蘇中能和特變電工均為超負荷運行,進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作者:劉繼峰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