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捷表示,“對于能源互聯網而言,現在只是早期。未來能源互聯網真正形成的一個關鍵標志是,有這么幾家類似于大的星云和恒星系一樣的平臺級的公司!
遠景能源戰略和市場負責人及光伏業務總經理孫捷 在兩年前,一些從事能源互聯網信息、數據服務的公司并不知道,自己在從事一項可能改變世界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偉大事業——“能源互聯網”。
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展示了能源互聯網帶來的新世界,他暢想,“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我們將需要創建一個‘能源互聯網’,讓億萬人能夠在自己的家中、辦公室里和工廠里生產綠色可再生能源!
那是一個清潔能源主導的世界,借助能源互聯網人們無時無地的生產、儲備、傳輸、消費能源,無論是生產側的電站,輸配能源的網絡,還是消費側家居、電動汽車,能源與信息完美融合,實現智慧化的生產、消費和管理。
這無異是一場革命!
然而,美好的夢想仍然需要一步步去實現,遠景能源就是能源互聯網的踐行者之一。記者采訪了遠景能源戰略和市場負責人及光伏業務總經理孫捷。
這位曾經任職美國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多年的海歸高管將向我們講述遠景能源在能源互聯網的實踐,告訴我們“能源互聯網”是什么,而企業又如何能在這個未來世界占領先機。
“能源互聯網”是什么? 在多個場合,遠景能源都喜歡講述一個“別人家”的故事——Nest。在2014年10月的一個財經能源論壇上,遠景能源董事長張雷在現場跟大家介紹,這是一個家庭消費的能源產品,叫Nest,而谷歌花30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張雷認為,這一動作背后反映了谷歌對能源互聯網的態度。
而Nest與普通家庭恒溫傳感器的不同之處在于,Nest具備智能化學習的能力,通過幾周與家庭的互動,這個設備會記住你的行為方式,它開始知道你喜歡什么溫度,什么時候你在,什么時候不在。通過機器的學習和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支撐,Nest可以完成家庭溫度控制的智能化管理。
作為一家對能源互聯網保持著足夠敏銳的企業,遠景看到另一個國際公司在能源消費側的動機和野心。張雷說,“我們看的很明確,但谷歌沒有說,我們認為他想做整個需求側的管理”。
這就是能源互聯網,一個充滿著變革力量和商業誘惑的大市場。
過去,遠景能源做的是能源的生產側,它制造智能風機設備,智慧化管理風場,而這與能源消費側的產品Nest有著同樣的基因。遠景能源的智能風機也是根據環境、電網的特點和需求變化不斷進行動態調整。
智能發電設備和智能用電設備會使得能源需求與供給之間形成很好的匹配,中間甚至不需要人為的干預。面對記者的采訪,孫捷說,“如果中間再加一個儲能設備,類似于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就會形成非常好的閉環互動,機器跟機器之間形成了不需要人參與的默契”。
實際上,對于“能源互聯網”,人們還不能給出一致的概念。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曾在著作中表述,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他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他預測,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基本建成。
在短短一年間,能源互聯網概念的不同版本也接連出現。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的概念最具系統性。他將能源互聯網定義為“橫向多能源體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以及能量流與信息流雙向流動特性的大能源互聯圈。他的能源互聯網傳輸的不僅僅是電力,還包括油、氣等多種能源,他認為能源互聯網將實現整個能源的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推動整個能源產業以及經濟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在商業運用中,遠景是國內最早提出“能源互聯網”概念并進行實踐的公司。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孫捷介紹,遠景認為,能源互聯網是一個不斷演進的生命體,從最基本的物聯層、分析層,再到進行預測和智能化,這是不斷演進的生命體,具有鮮明的生命體征。
這是遠景最新的觀點,將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與宇宙的演進相類比。孫捷解釋,宇宙大爆炸之后呈現出一種能量密度非常低的氣態狀,之后在局部開始慢慢形成小的能量聚集體,形成星云,出現恒星。再看傳統互聯網行業今天發生的變化,BAT已經是非常類似于恒星這樣的一種平臺量級。
孫捷表示,“對于能源互聯網而言,現在只是早期,仍處于一種非常同質化且能量密度比較低的狀態,所有人都在向內核演進,都想變成星云,變成平臺。未來能源互聯網真正形成的一個關鍵標志是,有這么幾家類似于大的星云和恒星系一樣的平臺級的公司!
他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會有數百億的設備連接到互聯網,從手機到電動汽車,再到光伏組件電池板風力發電機組,包括大量的儲能電池,最終實現能量、信息的交互、分享,隨后大數據、智能化將接踵而來。
作者:李鳳桃 來源: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