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許久的光熱發電迎來了準生證。
10月20日,國內首個太陽能商業化光熱發電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正式招標。然而首輪光熱發電特許權招標的啟動似乎還不能引爆中國太陽能熱發電市場。
“看熱鬧的多,掏腰包的少”,參與該項目前期工作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從招標啟動至今,只有少數幾家國企和外資企業伸出橄欖枝。
顯然,在復雜的光熱發電裝置和居高不下的發電成本面前,企業也多了幾分猶豫。
招標遇冷
與國內風電和光伏電站建設的如火如荼相比,光熱發電此前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根據我國2007年頒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未來將在內蒙古、甘肅、新疆等地選擇荒漠、戈壁、荒灘等空閑土地,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到2020年,全國太陽能熱發電總容量達到200兆瓦,光伏發電總容量達到1800兆瓦。
然而至2009年底,國內光伏發電生產量已達4000兆瓦,居世界第一,消費量超過200兆瓦,居世界第十。但光熱發電從設備制造到應用卻幾乎為零,到2010年年末才有第一個50兆瓦的商業化示范項目。
“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電力品質好,不存在間歇發電的問題,可擔當基礎電力負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記者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國內多數企業對于此次招標仍在觀望。據上述業內人士透露,10月20日發標以后,只有少數幾家企業表示了投資意向,其中包括了國企和外企,“我知道的是5家,畢竟這是第一個項目,國內企業對于光熱技術也比較陌生!
“‘十二五’期間,中國太陽能裝機容量預計會達到5000兆瓦,其中光伏發電市場生產已經規;瑧檬袌鲆舱谥鸩酱蜷_,而無論是設備制造還是應用都是‘零起步’的光熱發電市場,能從其中分得多大的一杯羹,要看市場的接受程度!泵蠎椾普f,目前還僅僅是示范和研發階段,應該進行基礎的研發投入,而不要過早的有商業行為。
有不少業內人士直言對光熱發電并不看好!叭绻俏沂峭顿Y者,我絕對會選擇光伏,因為光熱發電太復雜了!币晃婚L期關注光伏和光熱發電市場的專家對記者直言,光熱發電裝置非常復雜,這種復雜的裝置要保證連續可靠的工作,管理和維修費用很高,同時這項技術目前發電成本太高,每度電發電成本在2元以上,目前的投資成本幾乎是光伏發電的3倍,國內企業很難承受。
“零起點”項目拉動市場
無論如何,首輪特許權招標仍被業內人士看做是國內光熱市場的一個開始。
“國內之前幾乎沒有市場,光熱發電核心設備像反射鏡、集熱裝置及跟蹤系統等技術及制造能力,只掌握在極少數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手中,距離產業化的目標還很遠!币晃粎⒓禹椖壳捌诠ぷ鞯臉I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家之所以要在產業還這么不成熟的情況下招標,一定程度上是想要推動光熱發電!俺杀鞠陆刀际切枰粋過程的,通過特許權招標項目,企業在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方面會更有動力,帶動技術的進步,發揮特許權項目對設備制造的推動作用!
“國家這次特許權招標是希望把上網電價控制在每度1.8元左右,這樣對于光熱發電的長期發展更有利,與光伏相比也不至于差太遠,但是要做到1.8元,企業壓力會很大,很難實現。”一位從事太陽能開發的央企負責人對是否參加此次招標略顯猶豫。他對記者表示,光熱發電制造業的現狀是,投資的企業不多,特許權招標項目只是一個啟動,應用市場之前也幾乎是空白,既沒有有代表性的企業能夠拿出成熟的、有競爭力的產品,也沒有成熟的產品問世,也缺乏系統能夠驗證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而且按照國際材料供應情況和國內技術成熟度來看,項目成本很難控制,因此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國家隊也不會草率行動。
上述央企負責人也表達了對光熱發電發展瓶頸的擔憂,“光熱發電到底是不是下一個新能源藍海關鍵看成本,看與光伏相比誰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強,還要看光熱發電能否擺脫對水的依賴!
但根據記者了解,此輪特許權招標項目原定稅后上網電價在2元/千瓦時以上,與今年光伏特許權招標0.7288元/千瓦時相比顯然過高,而且,光熱發電只適合年輻射量在2000千瓦時/平方米以上的地區,同時還需要大量水源來冷卻。一般說來,50兆瓦的光熱發電系統年用水量在15萬立方左右,而問題在于,符合以上日照和用地條件的地區,大多在西北西南,水源相對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