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能源互聯網市場規模或將超5萬億元。巨大的市場誘惑下,阿里等大企業紛紛提前落子。例如騰訊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實施互聯網+電網戰略。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能源系統扁平化,推動了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優化能源利用結構。能源互聯網具備開放、互聯、對等、分享、智能等特性,將使行業釋放出更加驚人的能量,構建起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在高樓林立的首都CBD核心區,國華北京燃煤熱電廠很好辨認,因為其標志性建筑物曾被稱為“長安街最后一根大煙囪”。往年每到供暖季,這根200多米的大煙囪就會成為“話題建筑”,從中冒出的滾滾白煙,成為東長安街沿線一道刺眼又刺鼻的“風景”。
今年3月,該廠燃煤機組全部關停。據了解,國華北京熱電廠原承擔的供電、供熱將由新建的東北燃氣熱電中心代替,每年可減少130萬噸的燃煤量。東北熱電中心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傳統的電力行業中,在實現城市能源結構升級的同時,將大大減少燃煤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北京能源行業的網絡化程度。
這根煙囪命運的背后,是整個能源行業加快“觸網”的腳步。專家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能源革命的關鍵時期,構建能源互聯網不僅是能源技術的革新,也是能源生產、消費以及政策體制變革。
發展路徑日漸清晰
說起能源,一般人關注的更多是少數幾個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品種,印象中“傻大黑粗”的能源行業似乎只是國家、企業該關心的事情。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能源可以像日用品一樣和普通消費者發生聯系時,整個行業將釋放出更加驚人的能量。
試想一下,當你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把自家屋頂光伏電站多余的電力賣給附近準備給電動汽車充電的陌生人;通過一個APP,你可以根據能耗曲線隨時遠程調控家用電器;通過感應器,建筑物可以根據活動的類型、人數和實時能源價格調整能耗……這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場景。
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中國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方案呼之欲出,在技術進步和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我國“互聯網+能源”的模式日漸清晰。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召開了一次能源互聯網會議,決定牽頭制定“十三五”能源互聯網規劃,并倡議建立中國能源互聯網聯盟,與會單位包括網絡巨頭百度、電力央企華能以及部分電力設備企業。
有業內機構預測,未來能源互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巨大的市場誘惑下,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在內的各大企業紛紛提前落子。例如,騰訊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實施“互聯網+電網”戰略。旨在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數據整合為核心,把電力資源和電力信息進行系統化整合和深度開發應用。差不多同時,阿里巴巴與中石化在云計算服務和大數據分析方面達成協議。同時,兩家公司還將在物聯網、車聯網、金融支付、電商等領域進一步合作。
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