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50MW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特許權示范項目招標于10月下旬啟動,最終結果將于明年1月20日開標儀式中揭曉。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一項目開始招標預示著國內太陽能熱發電(CSP)產業啟動,而該產業上游的眾多公司將有望受益。
鄂爾多斯項目開啟市場
一再推遲的鄂爾多斯CSP項目終于啟動招標。該項目內容為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和拆除50MW的太陽能熱發電站,項目建設期30個月,特許經營期為25年。據了解,該項目采用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計劃總投資16億元,年發電1.2億度。此次特許權招標,上網電價仍然是評標的重要指標。據知情人士介紹,很可能仍會采取“價低者得”的辦法。
“通過這個項目,國家主管部門希望了解目前太陽能熱發電的成本,然后再擇機推出扶持政策。”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國內CSP市場即將啟動。
上個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出“加快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這也是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開拓太陽能光熱發電市場。
事實上,國內CSP產業已經“潛伏”了不少企業,據中科院太陽能熱利用及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助理姚志豪介紹,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囊括了包括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皇明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這些企業都在急切等待支持政策的明朗化。而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旦政策明朗,估計將有5GW左右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浮出水面。
一直看好光熱產業發展的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預言,2015年到2020年我國CSP產業將進入初步商業化運作階段。受國內外發展的推動,經示范和產業推動,中國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將以每年500-800MW的速度增長,其電力市場為所在區域。
產業鏈上游將受益
一直對進入CSP領域躍躍欲試的中海陽(北京)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說,目前國內除了建設太陽能熱發電廠外,上游能做的CSP前端設備主要是反光鏡、集熱管和導熱介質。而他自己則對反光鏡非常感興趣。“集熱管主要是槽式熱發電用,而反光鏡不管哪種方式都要用。”
其實,在CSP項目中,反光鏡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據太陽能光熱發電專家張建城介紹,美國一個64MW的項目用了35.72萬平方米的反光鏡,而西班牙一個49.9MW的項目用了51.012萬平方米的反光鏡。“這么大的使用量,對一個鏡子企業來講,一年一個項目就夠了,幾乎是當年投資當年就能收回成本。”而目前能夠用于CSP項目的反光鏡主要是國外生產,價格高達720元/平方米。張建城表示,如果國內生產,成本能降到260元/平方米。但目前國內只有一家公司確定從國外引進反光鏡的生產線,計劃明年投產,另外還有幾家企業正準備投資。
除反光鏡外,我國在導熱介質上也有生產優勢。據了解,熔融鹽是一種優良的CSP導熱介質,而我國在新疆鄯善縣發現的儲量居世界第一的鈉硝石整裝礦床就能夠用于提供這種介質。據悉,負責進行該礦開發的浙江萬向集團有意生產用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熔融鹽。
姚志豪表示,CSP項目的最大特點是規模越大效率越高,經濟性越好。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一旦這個市場啟動,將會以很高的增長率發展,從而給產業鏈上游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