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光熱裝備制造基地和光熱產業園的開工建設,預示著中國光熱發電行業的發展真正迎來了期待已經的突破。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地熱能、氫能、海洋能等。而在眾多新能源利用形式中,太陽能以其清潔、方便、經濟、安全、環保、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等優勢,成為未來能源領域關注和發展的重點。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太陽能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
太陽能發電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光伏發電,另一種是光熱發電。相比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擁有一系列獨特的優勢。
首先,光熱發電是一種高品質的清潔電力,其發電原理與傳統火電相似,采用成熟的儲熱技術還可實現全天24小時穩定持續發電,對電網極其友好。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并網問題愈演愈烈,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對電網造成了巨大沖擊,以可調清潔電力的成本來衡量,光熱發電的成本優勢明顯。規模化應用可以幫助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上網并確保電網安全。
其次,相對于光伏發電,光伏電池板生產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弊病在光熱發電產業鏈中基本不會出現,是真正環保綠色的清潔能源。再次,光熱發電技術不僅僅可以用于生產電能,還能產出高品位的熱能,熱能的應用范圍更為廣闊。如替代城市燃煤鍋爐,改善城市供能結構;輔助稠油開采,節約燃氣等非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等。再者,光熱發電的產業經濟帶動力強,其產業鏈輻射范圍非常廣,涉及玻璃、鋼鐵、化工、機械等多個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領域。特別是對我國當前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玻璃和鋼鐵產業的帶動力極強,一個光熱電站50%左右的成本都要歸結到玻璃和鋼鐵兩種原材料上去。光熱產業發展帶來的就業人數增加和經濟貢獻值要遠高于光伏。
光熱發電因因其上述優勢而受到了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重視,在以西班牙和美國為首的光熱技術領先國家的帶動下,全球光熱發電市場在過去幾年來迅速發展,其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新興光熱發電市場開始起步,以南非和摩洛哥等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在開發裝機容量開始釋放,預計2015年新興市場的新投運裝機容量將首次超過傳統市場。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建成光熱發電裝機累計超過4.5GW,國際能源署更預測到2050年,光熱發電可貢獻全球11%的電力需求。
中國光熱發電產業的發展一路磕磕絆絆,雖然早在2003年起,我國就開始逐步意識到光熱發電產業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失關鍵性的政策扶持體系,中國光熱發電產業十年來都未能實現產業化。但國內光熱發電行業從業者們卻始終沒有放棄,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積淀,目前我國光熱發電產業逐步形成了年供給1GW電站建設能力的產業鏈雛形,在技術研發的水平上講已經進入到世界先進行列,也有十幾個各類技術形式的聚光場示范系統投入試運行,90%的關鍵設備已經可以實現國產化。
作者: 來源:經濟觀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