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能源互聯網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中國也在今年出臺了支持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政策。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專家組組長曾鳴。該行動計劃是中國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由國家能源局牽頭。曾鳴的另一個身份是,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
記者:什么是能源互聯網?
隨著世界能源互聯網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中國也在今年出臺了支持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政策。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專家組組長曾鳴。該行動計劃是中國發展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由國家能源局牽頭。曾鳴的另一個身份是,華北電力大學能源與電力經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
記者:什么是能源互聯網?
曾鳴:能源互聯網是以電力系統為核心與紐帶,多類型能源網絡高度融合,具有“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以及能量流、信息流與價值流雙向互動特性的大能源互聯圈,其目的是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源-網-荷-儲”協調互動。
這是因為,電力具有的高效、快速的傳輸性質,較高的能源轉化效率以及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便捷性,這決定了電力是實現能源互聯的核心與紐帶。在未來,智能電網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基礎支撐平臺和資源配置中心。
記者:能源互聯網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曾鳴:能源互聯網要能夠解決目前我國能源電力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是能源互聯網建設發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能源互聯網建設要能夠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能夠實現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推動能源生產革命;第二,能夠推動新型業態的產生,推動能源消費革命;第三,能夠促進能源產業升級,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第四,能夠推動市場體系建設,推動能源體制革命;第五,能夠改變傳統用能模式,提升生活品質;第六,能夠提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第七,能夠促進能源可持續利用,保障能源安全。
記者:實踐過程中會碰到哪些現實問題?
曾鳴:能源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現代通信技術與先進能源網絡的高度融合,是能源行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重變革。在具體實踐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能源互聯網的建設是各類型先進技術的整合,能源路由器、柔性輸電技術、高效儲能技術、智能化控制技術、遠程監測與診斷技術以及“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在能源系統中的應用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需要集中力量進行攻關和研發,保證相關技術能夠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得到順利推廣和應用。
另一方面,能源政策和體制的變革。能源互聯網提出了未來能源利用體系的愿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的架構特征是對目前能源體系的顛覆性變革。能源市場的建設、能源信息的開放、準入門檻的降低等都需要對現有的能源政策和體制進行相應的調整。
當然,這種開放是監管下的開放,能源安全關系到國家穩定,如何在開放的前提下,保證能源供應安全是能源互聯網建設和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記者:能源互聯網對能源行業將產生哪些變革?比如在電力方面,能源互聯網會不會顛覆目前電力的商業模式?
曾鳴:能源互聯網將會推動我國能源產業生產、運輸、消費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鏈式變革,對目前能源行業的影響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是顛覆性的。開放的體系結構、高效的信息交互使得能源互聯網能夠更好地與能源市場對接;準入門檻的降低,又將會極大地豐富能源互聯網的參與主體。
依托與能源互聯網這一技術平臺,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新型商業模式。在電力行業,分布式能源、儲能的建設,電動汽車的普及,需求側響應的實施,用戶個性化用能的需求等方面都會衍生出眾多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會賦予傳統電力商業模式更多的附加價值,從而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
記者:目前,國內參與能源互聯網的建設或者投資主要有哪些,以及哪些企業在參與?
曾鳴:能源互聯網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提供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投資和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是能源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無論是現有的能源企業、相關設備生產企業、互聯網企業,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綜合能源服務商,甚至是普通的能源消費者,都有可能成為能源互聯網的參與和投資主體。
目前,國家應該進行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完善相關監管機制,積極引導各參與主體,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投資機制,有效發揮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從而促進我國高效、清潔、安全能源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作者:林春挺 曾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