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三環路上一棟普通大廈,高約十幾層。 這是老劉當年跑“金太陽”項目時奮斗過的地方。據他向記者吐露,過去這里有某石油央企的內部餐廳,不對外。“當時跑項目請領導吃飯,都來這。因為地方隱秘,也上檔次,喝幾頓酒,可能幾十MW的項目就拿下了。為此,人都稱我‘鮑魚小王子’。”回憶起當年,他頗為感慨。
北京東三環路上一棟普通大廈,高約十幾層。
這是老劉當年跑“金太陽”項目時奮斗過的地方。據他向記者吐露,過去這里有某石油央企的內部餐廳,不對外。“當時跑項目請領導吃飯,都來這。因為地方隱秘,也上檔次,喝幾頓酒,可能幾十MW的項目就拿下了。為此,人都稱我‘鮑魚小王子’。”回憶起當年,他頗為感慨。
老劉說的是光伏行業過去數年中不為人道的隱秘往事,路條則是其中一樣繞不過去的“奇貨”。
自2009年國家推出“金太陽示范工程”起,路條交易以半公開的形式在業內盛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過去在光伏行業微信群里,時常能看到電站轉讓的信息,而近期類似消息越來越少。某地方清潔能源協會秘書長如是向記者表示,“現在手上有項目,根本不敢往外發,因為圈內熟的朋友太多,放出來就是餓狼撲虎,給這個卻不給那個,都得罪人。”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上半年光伏電站新增裝機6.69GW。中國光伏產業協會日前主辦的半年行業研討會透露數據也顯示,目前各省區基本完成指標初步分配,全國總上報規模是下達規模的約1.3倍。可見,隨著越來越多大型央企及民營企業進入光伏電站下游,國家申報節奏加緊,競爭愈發激烈,各類非常手段也開始屢見不鮮。
更令人擔憂的是,企業關注上游開發的同時,下游電站質量在行業上市公司財報節節增長和語焉不詳的數字中被掩蓋。有業內人士直言,質量問題將在3-5年后直接決定電站發電量和收益。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能源局等部委今年推出了全新的光伏“領跑者”計劃。
作者:姜隅瓊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
太陽能發電網|m.www-944427.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