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英國政府因決定將光伏太陽能補貼削減87%引起了該國市場的強烈反彈。作為可再生能源迅速推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補貼,一直讓各國政府左右為難:不補貼,清潔推廣緩慢;補貼,迅速增加的裝機規模又讓財政不堪重負。 根據中電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量231億千瓦時,同比
9月9日,英國政府因決定將光伏太陽能補貼削減87%引起了該國市場的強烈反彈。作為可再生能源迅速推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補貼,一直讓各國政府左右為難:不補貼,清潔推廣緩慢;補貼,迅速增加的裝機規模又讓財政不堪重負。
根據中電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量2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0.8%;并網風電發電量15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也需增加這樣的比例。但即便全社會用電足額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補助資金,2014年也僅能增長3.8%。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工信部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風電和光伏都已經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目標。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更是聯名“上書”,建議將“十三五”規劃光伏裝機目標由之前1億千瓦調整為2億千瓦。補貼政策將如何面對體量急劇增長的可再生能源?
補貼或需萬億
如果從2005 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算起,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才剛剛走過10 年的光景。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916萬千瓦,到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0553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同比增長27.6%。提前完成風電“十二五”規劃目標。
光伏方面,截至6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578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007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71萬千瓦。這意味著,繼風電之后,光伏也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裝機目標。
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專門對中國光伏補貼算了一筆賬,如果2015年光伏新增發電能力按1600萬千瓦計,單位光伏發電功率的平均發電量按1200千瓦時/千瓦·年計,平均補貼按0.4元/千瓦時計,補貼年限按20年計,計算所得的補貼費用為1536億元,以這一水平估算,未來10年累計補貼就會達到約1.5萬億元。
不過,國家應對氣候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認為,1萬億元可以補貼2萬億千瓦時光伏發電,光伏發電每年只需要補貼200億元。現在光伏發電只有400多億千瓦時,而新增發電量每年呈遞增之勢,如果要達到2萬億千瓦時的光伏發電量可能要到2050年,那時候可能光伏發電也不用補貼了。
2014年12月16日,中丹可再生能源發展項目最主要成果《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2050》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同步發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曾表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愿景是,到2050年,我國終端能源消費量為32億噸標準煤,電力占整個終端能源消費60%以上,直接消費的化石能源為9億噸標準煤。電力供應中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達到91%,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86%。”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透露,在這個路線圖中,其中光伏占到27%~28%。到2050年,光伏發電的目標是要達到2700GW。
“市場足夠大,所以要以戰略的眼光來看待可再生能源發展問題,不要只顧及眼前小利,不能急功近利,”孟憲淦表示。
盡管業內人士認為,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80%以上是很難實現的,但政府確實也已經不斷在提高階段性目標。
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我國政府已經做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的承諾。
卓爾德(北京)環境研究中心首席能源經濟師張樹偉向《記者指出,基于目前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預期,非化石能源份額從2020年的15%額外繼續增長5%,意味著其發展速度要比其他能源快很多倍才有可能。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