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前在北京開幕的2015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PVCEC)相比,10月14日在中國臺北開展的第九屆臺灣國際太陽光電展(PV Taiwan)多少顯得有些寂寥.
和日前在北京開幕的2015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PVCEC)相比,10月14日在中國臺北開展的第九屆臺灣國際太陽光電展(PV Taiwan)多少顯得有些寂寥,不僅把地點從往年的臺北世貿展覽館“低調”轉移至南港展覽館,而且參展商數量、占地面積、觀眾也都較去年明顯縮水。
臺灣光電協進會(PIDA)不久前發布的數據在這里得到了驗證:2015年上半年我國臺灣地區光伏產值約158億元人民幣,衰退約11%,前十大廠商虧損達近11億元人民幣。
我國臺灣光伏產業“兩頭在外”
上游晶硅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下游應用市場目前全部的裝機量也僅有微乎其微的0.63GW。
幾年前,業界常用“兩頭在外”來形容我國大陸光伏產業的發展境況。如今,這一情況已得到改善,不僅產業鏈的各制造環節齊頭并進,分別占據全球市場五成到七成的份額,光伏應用市場也已躍居全球第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PVCEC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光伏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幅達30%;組件產量約29GW,同比增長26.4%;光伏新增裝機約10.5GW,同比增長177%。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
現在,“兩頭在外”的枷鎖套在了我國臺灣光伏產業的脖子上,而且更重、更緊。回首2014年,盡管受到美國“雙反”的影響,我國臺灣光伏電池產量還是實現了20%的年增長,突破10GW大關。但是與之極不對稱的是,上游晶硅材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下游應用市場目前全部的裝機量也僅有微乎其微的0.63GW。
而實際上,我國臺灣地區并不是沒有做出發展上游多晶硅生產等環節的努力,只是由于規模、技術、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絕大多數項目草草收場或者胎死腹中,幾十億元的投資也都打了水漂。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保利協鑫會成為PV Taiwan的主角。與在北京PVCEC上展出的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品不同,在PV Taiwan上該公司只是有針對性地展示了一系列高效硅片產品。
“主要的臺灣電池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告訴記者,“我們保障了臺灣硅片市場1/3多的供給。”
“今年以來,多晶產品在臺灣地區發展得更快一些。”展會現場,另一家來自大陸的主營單晶產品的硅料企業隆基負責人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坦言,“目前臺灣地區單晶硅片需求量差不多只有1GW,其他近10GW都是多晶產品。”這也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我國大陸光伏產業相關數據相符:2015年上半年晶體硅光伏中單晶硅片比例進一步萎縮到12%,而多晶硅片比例占比進一步提高到88%。
“技術路線沒有好壞之分,市場說了算。”保利協鑫執行總裁朱戰軍在PV Taiwan論壇上表示,“單晶有其特定市場,保利協鑫也做了相應儲備。一方面通過多晶的優勢推動以更低成本的鑄錠工藝生產單晶,轉換效率媲美直拉單晶;另一方面,也在寧夏布局了單晶項目。”
作者:趙晨 來源:賽迪網-中國電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