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年平均總輻射量主要在3800~5400MJ/m2之間,年平均直接輻射量在1800~3000MJ/m2之間。
作者:賈婧
來源:計鵬新能源
原標題:我國分省區光伏項目開發建設指南—福建
一、資源概況 福建省年平均總輻射量主要在3800~5400MJ/m
2之間,年平均直接輻射量在1800~3000MJ/m
2之間。福建省太陽能總輻射時空分布圖有如下特點:
(1)空間分布特征為自東南沿海向內陸遞減:莆田至詔安的沿海平原和島嶼是全省的最高值區域,年總輻射量4780~5400MJ/m
2;在兩大山系武夷山和鷲峰山之間的閩江上游河谷盆地是全省的次大值區,年總輻射量4640~4990MJ/m
2;位于武夷、鷲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嶺海拔較高的區域太陽年總輻射量最少,為全省低值區,量值介于3800~4080MJ/m
2之間;其余區域年總輻射量介于4080~4780MJ/m
2之間。可見太陽總輻射量的空間分布受太陽高度角、地理緯度和地形共同影響,其中地形影響較為突出,具有平原、海島輻射量較大,山區輻射量較小的分布特征。
(2)太陽總輻射量季節分布不均勻,輻射量從小到大分別為冬季、早春、秋季、前汛期、夏季。以福州為例,累年各月平均總輻射量表明夏季輻射量為1554.3MJ/m2,約占年太陽總輻射的35%,前汛期輻射量為860MJ/m2,占年太陽總輻射的19.3%,其余三個季節輻射量相差不大,為648.4~728.3MJ/m
2,占年輻射總量的14.6%~16.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太陽能資源的評估方法》的評估標準,以太陽總輻射的年總量為指標,進行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評估。福建大部分區域太陽能資源豐富程度屬于“較豐富”區,其中東山、詔安、泉州沿海以及廈門、同安、龍海局部屬于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區,是福建省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地方。
二、電價及補貼政策 1、國家政策
大型地面電站:我國發展太陽能光伏以來,光伏電價進行了多次調整,目前我國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是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044號)(以下簡稱3044號文)確定的。根據該規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以前備案并在2016年6月30日以前全部投運的項目,上網電價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文中的價格執行。
表1:全國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
分布式光伏: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下同),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
根據2014年9月2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通知》(國能新能[2014]406號)和3044號文,利用建筑屋頂及附屬場地建設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項目備案時可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中的一種模式。在地面或利用農業大棚等無電力消費設施建設、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接入電網(東北地區66千伏及以下)、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且所發電量主要在并網點變電臺區消納的光伏電站項目,納入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指標管理,執行當地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
作者:賈婧 來源:計鵬新能源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