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中國第二大將軍縣”的安徽省金寨,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中國政府計劃推出的首個、且迄今唯一一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縣。
作者:熊少翀
來源:界面
原標題:300億光伏投資扶貧調查: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致富經”
天氣晴朗的時候,七十多歲的村民張元昌總是習慣性地來到自家門口的電表前,睜大眼睛看著表盤里忽閃忽閃的數字。這塊電表已成為他家的新“錢包”。
張元昌是安徽省金寨縣某村的一位貧困農民。在他家屋頂,12塊藍灰色光伏板分兩排排開,26度仰角朝南面向天空,由一根電線連接逆變器,就近接入電網。掛在門前墻壁上的獨立電表則實時顯示光伏組件的發電量。
“4733.19度。”3月14日下午5點,張元昌看著電表上的數字念道,似乎并不滿意。他家的光伏板從2014年5月開始發電,平均一年發電不到2700度,這和該縣所宣稱的“戶年均3000度以上、最高記錄4800度”還有些差距。
不過,張元昌家屋頂上發出的近5000度電,已按照每度電1元錢的優惠價格實時賣給國家電網公司。這意味著,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張老漢入賬約4700元。
這是金寨縣已開展兩年的一項扶貧計劃。目前該縣已有近9000家貧困戶正在享受屋頂太陽能帶來的收益。
兼具扶貧公益和節能減排雙重特性的光伏扶貧,得到了中國政府的特殊支持。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關于組織開展光伏扶貧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安徽、河北、山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六省區共30個縣進入試點范圍。去年,國家能源局專門規劃1.5GW的指標用于光伏扶貧項目。
去年,全國光伏扶貧試點建設規模達1836MW,年均收益22.6億元,投資收益率接近13.72%,近4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增收。
地處皖西大別山腹地的國家級貧困縣金寨,是國內最早開展光伏扶貧工作的地區。“去年有20多個省、100多個縣來學習考察,”金寨縣扶貧和移民開發局副局長時培甫向記者展示其每周工作日志,“平均每個星期都要接待兩次,有時一周有四次。”
3月中旬,記者實地調查走訪發現,金寨縣的光伏扶貧工作已初見成效,但也面臨財政補貼拖欠、農網改造滯后和多點運維難題等多重困擾,投資運營模式幾經變遷。光伏企業蜂擁而至,意圖從政策利好下的資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作者:熊少翀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