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企再加上美國與歐洲的反傾銷關稅,俗稱光伏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過去2年生意慘淡。在整個行業陷入黑暗之際,亞洲新興國家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成為中國制造商的替代市場,泰國則成為他們的首選之地。
作者:孫琳 李理
來源:大公網
原標題:中國光伏企業轉戰泰國 輻射東南亞布局全球市場
圖:中國光伏企業經歷近5年的陣痛,迎來新機遇\新華社
成本高企再加上美國與歐洲的反傾銷關稅,俗稱光伏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過去2年生意慘淡。在整個行業陷入黑暗之際,亞洲新興國家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成為中國制造商的替代市場,泰國則成為他們的首選之地。
距泰國首都曼谷140公里的泰中羅勇工業園,成了外人眼中的泰國光谷,這是因為中國多家企業接二連三在這里投資光伏項目。中利騰暉公司泰國子公司的員工告訴大公報,這個500MW(兆瓦)光伏電池和500MW光伏組件的項目順利投產,主要得益于泰國政府的新能源政策。
為了減少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泰國成為目前東南亞國家中推動綠色能源最積極的國家。泰國計劃在2036年實現清潔能源消耗量達能源消耗總量的30%,目前這一比例僅為8%。為了迎合這一目標,泰國計劃在2036年前建設總規模達19635MW的清潔能源發電站。對此,中國光伏企業積極響應,多家中國巨無霸級的光伏公司,中利騰暉、天合光能、英利等企業相繼進入泰國市場。
重塑全球供應鏈角色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執行總監吳杉杉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光伏企業紛紛赴泰設廠,主要是由于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泰國不僅勞動力成本低廉,而且泰國的政策、自然資源、地理優勢等條件都極具吸引力。盡管泰國國內光伏市場容量較小,但中國光伏企業通過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設廠,將部分技術環節轉移到東南亞,是一種對于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新定位。
吳杉杉提醒赴泰投資的中國光伏企業“不要把自己定位成勞動密集型企業”。“光伏走出去都是制造型、生產性工程型為主。不論是投資運營身份,還是技術性工程身份,中國光伏企業都需要以獲取更高附加值定位,而不是簡單的制造生產型企業。”在水電、煤電等能源項目對生態的巨大破壞,光伏可以說是眼下最為理想的新能源。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光伏產業研究員紅煒則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一旦光伏發電的成本低于傳統能源之后,光伏發電占比將大幅增長,很可能會高于預先設定的比例。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北京辦事處參贊吳永泉透露,目前泰國光伏市場已趨于飽和,中國企業僅將泰國有限的市場作為目標顯然是不夠的。“但以泰國為中心,可以輻射整個東南亞,進而帶動全球市場的長足發展。”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天合目前的海外布局,既能應對歐美的貿易保護,也能在當地國和產能投資國周邊獲得更好、更大的市場。“通過兩三年的考察,泰國是最佳的選擇。”
作者:孫琳 李理 來源:大公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