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發展遇到的諸多瓶頸,恰恰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優勢所在。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西部光伏電站不景氣,屋頂分布式光伏堅冰消融、春天將至
補貼持續拖欠、棄光限電等多重打擊,加上光伏上網電價再次下調,過去幾年里中國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的繁華熱鬧光景正在逐漸消退。政策紅利和金融資本驅動下,越來越多的目光正聚焦于更為靈活的分布式光伏。
限電、補貼拖欠,西部光伏電站景氣度下降 與動輒幾萬千瓦、幾十萬千瓦乃至數百萬千瓦規模的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要“迷你”得多,從幾千瓦到數千千瓦不等。大型地面電站因占地巨大,主要集中在國內中西部地區。但這些地區大多人煙稀少,經濟落后,無法消納如此大量的電力,只能將電力外送。但這又面臨中西部電網外送通道不足的瓶頸,且長距離傳輸也會帶來巨大的損耗,最終并不經濟。
2015年春季以來的西部光伏電站限電與補貼持續延遲發放“頑疾”,令地面電站運營商利潤表上的受損情形變得更加糟糕。數據顯示,甘肅、新疆兩地是全國棄光最嚴重的省份,這兩地2016年一季度棄光率分別達到39%和52%,明顯高于2015年底的31%和26%。根據SOLARZOOM新能源智庫的測算,0.019元/度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在實際不足60%的征收支付比下,隱含著每年約400億元的補貼缺口,這一缺口將隨著新增裝機的增長而不斷擴大。補貼拖延已成為行業常態。
由此看來,去年末某國內光伏運營龍頭以低于其建造價格出售新疆電站,也不足為奇。
“6·30之后,地面電站的IRR(內部收益率)將被進一步壓低,在棄光限電、補貼延時、消納不足等諸多問題的綜合作用下,光伏電站不再是原來那個大家想象中暴利的聚寶盆了。”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分布式項目合作及創新金融峰會上,浸淫光伏行業十余年的SOLARZOOM光伏億家創始人劉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6·30大限后,中國光伏行業將進入一個更加理性、更加科學也更加市場化的時代。“過去那種誰擁有產能誰就擁有更大市場、更大話語權的簡單粗放的日子,就要一去不復返了,波及整個產業的行業大洗牌近在眼前。”
所謂“6·30大限”,指的是2015年年底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了2016年一類、二類資源區的地面光伏電站分別降低10分錢、7分錢,三類資源區降低2分錢。《通知》限定,2016年以前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運的,執行2016年上網標桿電價。
西藏自治區光伏電站標桿電價另行制定。為了享受更高的電價補貼,光伏企業紛紛加快電站建設并網進度,在上半年出現了罕見的搶裝潮。
作者:楊漾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