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棄光現象嚴重制約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調整完善各類電源和電網電價補貼機制、加快跨省跨區電網工程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不斷完善新能源運營技術體系和降低裝備制造成本,以及“走出去”加快國際能源合作,才能有效破解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消納難題。
原標題:新能源:不做“溫室花朵” 競爭謀求消納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陳發明
棄風、棄光現象嚴重制約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調整完善各類電源和電網電價補貼機制、加快跨省跨區電網工程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不斷完善新能源運營技術體系和降低裝備制造成本,以及“走出去”加快國際能源合作,才能有效破解我國風電、光伏發電消納難題。
8月9日,由中國貿促會和甘肅省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在甘肅酒泉市開幕,來自25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海內外350多家新能源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新能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發展機遇,并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把脈。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13075萬千瓦,“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34.6%,已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218萬千瓦,是2010年的165倍,已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一。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消納瓶頸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安洪光認為,我國新能源在開發建設上還存在資源開發與市場消納、各類電源以及電源與電網協調發展問題,因此出現了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在政策保障上還存在價格補貼機制、新能源開發布局不盡合理,補貼資金征集不足等問題。
創新機制 優化配置
“截至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原有的補貼模式難以為繼,對此各方面反映強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說,關于產業發展的未來計劃和政策選擇遇到了現實挑戰。“在健全制度保障和完善政策方面,我們作出了不少的努力。”李仰哲說。
據介紹,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已經連續出臺了多項與新能源有關的文件。“當然,這些文件措施的見效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棄風棄光的問題目前仍有加大的趨勢,補貼資金的缺口仍在擴大。”李仰哲表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需要政府決策管理部門、企業家、科技工作者共同攜手應對發展中的難題和成長的煩惱。
李仰哲認為,要創新機制,嚴格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優化資源配置。“前不久我們啟動了通過市場進行競爭性配置光伏資源開發,現在要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并拓寬應用領域。”李仰哲說,在運行中,保障已建項目最低發電小時數的前提下,推動其他電量通過市場競價來實現全額消納,并逐步調整現有的補貼模式,“也就是說,要把目前的差價補貼逐步轉變為定額補貼”。
安洪光建議,要調整完善電價補貼和資金籌集機制,在制定落實電價補貼時,應堅持“用較少補貼資金實現最合理的清潔能源發電規模”的基本原則。面對補貼缺口,要調整完善各類電源和電網電價補貼機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并推廣綠電交易機制,采取多種手段,多方面、多渠道籌集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同時,李仰哲表示,“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最終是要靠經濟性和競爭力,而不能成為‘溫室里的花朵’,始終需要靠政策支持很難持續”。
作者:陳發明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