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6年7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依舊維持在萬噸以上,達到12082噸,環比增加0.22%,同比大幅增加25.0%......
原標題:自韓國進口多晶硅持續放量 其他通過臺灣規避“雙反”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作者:劉晶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6年7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量依舊維持在萬噸以上,達到12082噸,環比增加0.22%,同比大幅增加25.0%。2016年截止7月份,七個月單月進口量均在萬噸以上,其中有五個月單月進口量都超過1.2萬噸,1-7月份累計進口多晶硅83016噸,同比增加19.0%。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維持在萬噸以上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從韓國進口量居高不下。7月份從韓國進口量達到6540噸,環比增加23.5%,同比大幅增加48.7%,比前七個月月均進口量高出13.4%,僅次于4月份的歷史最高位6614噸,占到7月份總進口量的54.1%,一半以上的進口量來自韓國進口,主要是因為中國對韓國多晶硅反傾銷裁決只是象征性的2.4-2.8%稅率。
第二,從臺灣進口多晶硅占比維持高位。7月份從臺灣進口多晶硅為1307噸,占進口總量的10.8%。“暫停加工貿易措施”嚴格執行的9月份開始,從臺灣進口多晶硅量驟然增加至千噸以上,占比達到10%以上,成為我國除韓國和德國外的第三大進口地區一直持續至今,尤其是4月份從臺灣進口量達到1941噸,創歷史新高,占總進口量的16.0%。臺灣地區不生產多晶硅,主要是受“雙反”影響的美國多晶硅通過臺灣規避。
第三,其他地區月進口量日漸增加。7月份從韓、臺、德、美以外的地區進口量達到1468噸,來自日本、馬來西亞、挪威以及沙特的進口量均在200噸以上,尤其是從馬來西亞進口量7月份達到796噸,占總進口量的6.6%。綜上,自韓國、臺灣進口量長期維持高位,其他地區進口量日漸增加是導致總進口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7月份我國多晶硅進口均價下滑至16.98美元/千克,環比降幅為3.5%,7月份海關月進口均價呈現下行走勢,主要是受到國內下游光伏需求在“630補貼下調”節點后迅速降溫,進口多晶硅價格受制于需求疲軟而進入下行通道,再加之海關進口量交貨有一定滯后,因此較國內多晶硅價格更先開始下滑。
據分國別進口數據顯示,7月份進口總量為12082噸,自韓國、美國、德國、臺灣四個地區共進口多晶硅10613噸,占總進口量的87.8%。7月份從韓國進口量為6540噸,占總進口量的54.1%;從美國進口量為84噸,占總進口量的0.7%;從德國進口量為2683噸,占總進口量的22.2%;從臺灣進口量為1307噸,占總進口量的10.8%;其他地區進口量為1468噸,占總量的12.2%。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方面:
一、7月份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為6540噸,環比增加23.5%,僅次于4月份的歷史最高位6614噸,占到7月份總進口量的54.1%,1-7月份累計從韓國進口多晶硅40365噸,同比大幅增加42.0%。由于韓國的主要出口企業OCI和韓國硅(Hankook Silicon)的稅率僅為2.4%和2.8%,反傾銷稅對其根本不造成任何影響,故均滿產運行,照舊出口中國,上半年韓國95%的多晶硅產量全部出口到中國,只是稅率較低的企業是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進到中國,其他稅率稍高的企業則通過轉口臺灣或特批手續按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入中國,所以才導致從韓國進入國內的多晶硅量與日俱增,一再創下歷史新高。
作者:劉晶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