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16’首屆中國能源互聯網峰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本次大會以“新產業、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智庫聯盟主辦,中能智庫等承辦。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范必從互聯網、體制和政府的角度出發,發表題為“能源互聯網建設增添發展新動能”的主旨演講。
原標題:范必:中國為什么離能源互聯網還很遠
來源:中能智庫
8月31日,2016’首屆中國能源互聯網峰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本次大會以“新產業、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智庫聯盟主辦,中能智庫等承辦。能源互聯網行業相關政府部門主管領導、有關地方政府領導、能源互聯網重點企業領導、國家級行業學會、協會和大型科研院所相關領導等300余人出席并同臺論道。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范必從互聯網、體制和政府的角度出發,發表題為“能源互聯網建設增添發展新動能”的主旨演講。
互聯網并未改變中國能源
范必直言,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改革了世界,但是還沒有改變中國的能源。范必從以下五方面詳細闡述了這一觀點:
從生產方式來看,我國傳統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大規模、集中式,遠距離輸送、標準化、工廠制造,但是目前不管是電還是油氣,能源遠遠沒有實現互聯網世界的生產方式,即綠色化、柔性生產、虛擬制造、分布式和智能制造。能源世界跟互聯網世界相比,最大特點就是與傳統生產方式的相似,即技術更新慢,因為能源設備的一次性投入非常大,成本非常高。
從分配方式來看,傳統的分配方式是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而互聯網突破了傳統分配方式的框架,不論任何要素都可以參與分配,而不僅僅是生產要素,即分享、共享、對等和創富。不過,和互聯網相比,能源也還并未脫離初次分配(計劃定價定量)和再分配(較少國有資本預算、財政補貼、國有資本預算)的框架。
從交易方式來看,互聯網的出現,讓人們支付成本、物價變低、信用變高交易規模變大,而且在它的作用下,網上買電也得以實現。但是,在互聯網時代下,能源價格沒發生太大的變化,還是高成本、高物價、多尋租和規模停滯。例如,相較于美國,中國工商業的電價還蠻高,油價也沒有降下來,交易規模也沒有出現像互聯網金融和整個電商那種井噴式的發展。
作者: 來源:中能智庫
責任編輯:dongyiqiang